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 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 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
这首歌仿佛就是我2019年初时的真实写照,每天早起开始就被各种任务排得满满的:陪娃、工作室、教案、教具准备、拆书看书……经常是一天忙忙碌碌,一个星期到头,我发现工作室筹备没有任何进展:教案没写,教具没买;家里呢:饭也没做,家务也没收拾,孩子也没管;拆书学习:片段没找,逐字稿子没写。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日复一日,内心有深深的挫败感。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的时间管理方法。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オ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自由运用的时间”,由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这三个步骤,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
•记录时间;
•管理时间;
•统一安排时间。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除去三四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七八个小时的睡觉时间,每天可支配的时间达十二三个小时,可是我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忙乱了一天却没有什么成果。
大师告诉我们,想要有所收获,必须首先记录自己的时间用在了什么地方,然后诊断出哪些是不会产生成果的时间,比如刷群刷圈等,最后再集中可用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
说干就干,我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我发现我每天把大量的工作都放在脑子里,手里却在不停地刷微信,搞得自己脑袋紧张,手头松懈。于是,按照这个方法,我把自己的时间统一进行了规划,早起陪老二,上午写教案、稿子,下午买教具,晚上陪老大,既有用于工作的时间,也有陪娃的时间,符合自己的目标。
可是,走着走着,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主要原因是自己在第一步记录时间这个环节,总想偷懒,以为心里清楚的事情就不用浪费时间再去记录了。
上个月开始,我每天上午都有大把的时间,于是我给自己安排了学英语、录制训练营课程、教师资格证复习等自我成长项目,可是每天坐在电脑前,东晃一下西晃一下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一点成果也没有。我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突然想起来这个方法,于是我就把自己当前重要的事在纸上写写画画,结合自己的精力,做了一个计划表。这下终于有种“清净”的感觉了:每件事情好像都找到了它的位置。
结果一个月记录下来,我发现自己每日早起计划坚持了几天,因为动力不足,失败了。上午复习教师资格证需要集中精力的时候又很容易被微信、杂事打断,事情安排太多没有重点导致自己不知道该从哪下手,白白浪费时间思考,下午工作会议又太多,占用了很多时间。所以,这个月我删掉了部分任务,重点复习教师资格证考试,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安排,重新制定了自己的计划。
这一次的计划肯定不会完美无缺,也会有打破的那一天,但是我已不再害怕,因为学会记录自己的时间,可以让我知道自己做的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再是全盘否定自己。
现在,每每内心陷入混乱之际,我都会拿出一张纸,想想自己当前在工作、生活、家庭方面有哪些重心,然后按照上面的方法做一个规划。
从懒癌或拖延症患者,也许你需要的只是一个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