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是现代人脱离不了的一种社交方式,大家在饭桌上一起品尝美味珍馐,更多的,是觥筹交错间,交流沟通,增进情谊,谋求合作发展。
但真正聪明的人,却很少参加饭局,在我看来,饭局是一场,成人间的社交游戏,大家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面具背后,却尽显疲惫。
1
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就是一个对饭局乐此不疲的姑娘。从她第一次精心打扮去新开业的酒吧“掐尖儿”;到给金领安迪做陪衬,参加高大上的论坛;再到搭讪上所谓的“金龟婿”曲连杰,为了他出席一群群中年油腻男老板们的饭局......樊胜美一直以自己的几分姿色“努力”往上爬,企图傍上几个有前途有人脉的大佬,早日实现自己的阶层跨越。
结果呢,当樊胜美的爸爸急病住院,几个酒桌上和她相当熟稔的老板不是挂她电话,唯恐避之不及;就是要她“开价”,觊觎她的美貌,想要乘火打劫;就连她以为是男女朋友关系的曲连杰,也假称自己在外地,给个小几千的打发了事。
不对等的饭局根本帮不到你拓展人脉,就好像我因为工作的关系,曾经无数次的跨进各种高档豪华写字楼和别墅区给老外授课,但等我结束工作离开的时候,骤然明白,那里的光芒耀眼并不属于我,我还是那个平凡的自己。
不喜欢参加饭局的第一个理由,是清楚的看到,如果自己不够优秀,即使和所谓“大人物”共享饭局,也根本得不到拓宽人脉的机会,站在相似的起点上,你的人脉圈才能闪亮,牵强依附,就要忍受对方的傲慢和坏脾气。与其如此,不如远离饭局,自己努力发光。
2
毕业不久的前台小云参加过几次同学聚会,朋友圈里宾主尽欢,照片上的昔日同窗都笑魇如花。下面配的文字还都是,“青春正好,我们不老”这样的文艺范儿。
事实呢,她跟我吐槽,完全就是一场攀比秀。男同学们比自己开的车,年薪,有没有买下第二套房,目前的职位,女同学们,已婚的秀自己的萌娃,未婚的秀自己的品牌包、国际顶尖化妆品,欧洲豪华游......
小云郁闷的跟我说,当年的同学情,一眨眼就烟消云散了,没完没了的互相显摆,好像是在跟一群不认识的人吃饭,味同嚼蜡。
的确,人是有攀比心理的。这样的攀比还分着层次,最外层可能是纯物质,比如房、车、钱;第二层则是形象和健康管理,关注自己漂不漂亮,身材如何,是否健康;第三次是价值观,那些觉得自己人生阅历“丰富”的大咖,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他人“指点江山”;而最深层,则是自我灵魂的升华,不需要向别人展示你拥有什么,因为自我价值体系相当稳固。
不喜欢参加饭局的第二个理由,是希望自己能避开和外界世俗生活的攀比,安静地享受自己的灵魂生活,唯一需要参考的参照物,是过去一个阶段的自己,用心和自己对话,按照完全适合自己的节奏前进,不需要对外界说起。
3
我堂姐毕业求职的时候,拿到了两个offer,一个是隶属北京的央企,来头很大,听上去光耀门楣,另外一家则是上海的外企,和她的专业对口。
为了堂姐的“仕途”或者“钱途”,伯父伯母宴请宾客,广泛征询意见。
结果有一位号称十几载记者生涯的远方叔叔,借着酒劲儿拉着堂姐说了好多话,力劝堂姐去北京闯一闯,并搬出了自己曾经荣耀的“辉煌岁月”,一顿饭下来,大家尽陪着笑附和这位叔叔的絮絮叨叨了,谁也没吃好。
好在堂姐是个有主见的人,后来还是考虑了不想离伯父伯母太远,以及自己的职业兴趣点,选择留在了上海。
多年后我们都一直记着那次“意见征询会”。就像小马过河的寓言故事那样,小松鼠和老水牛都无法告诉小马水深水浅,倚靠饭局能得到答疑解惑,甚至醐醍灌顶的机会微乎其微,更多的时候,我们要遵从内心的选择,自己去辩听和发现,思考和决策。
不喜欢参加饭局的第三个理由,是从来都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四个字,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天赋秉性,所处际遇和内心需求,饭局上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就好,你需要做的,是从实际出发,为自己选定将来的路,为未来的成败得失负全责。
真正聪明的人,因此很少去参加饭局,他们清清楚楚的知道,圈子不同,不必强融;灵魂生活极好,请勿打扰;以及,人生需要自己做主,与其在饭局上期待他人,不如做自己人生的女王,淋漓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