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BCC的人都会说,BCC还是挺能助人助已的。带着这样的一个信念和自己特别想在这方面做出改变的一个想法,我参加了BCC第88期的课程。(这算广告吗?哈,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真实的感受和学习收获)。
第一天的课程,很早的就来到了教室,先看了看讲义上的内容,对课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一、课程前的分享、介绍和要求
这次的课程是从老师的自我生涯介绍开始的,老师把她自己从大学毕业到现在的一个生涯状态向我们做了分享。其中,我最受触动的是老师说的心理学家荣格说的一句话:“四十岁人生才刚刚开始,之前你不过是在做调研而已。”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动态的生涯过程中,你依然可以做出确定的决定。在人生的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我不要什么到我想要什么,到我能做些什么改变。
老师让我们分享自己带着什么样的期待和收获,通过这几天的课程想带走什么样的价值。并告诉我们,学好教练唯一的方式就是练习,我们要从思维、言语和行为方面都参与到课程中来,而最核心的就是把心带来。
把心带来,这是我很有感受的一句话,我们常常会做一些自己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儿,而在做这些事情时,我们往往会身心分离,也就是身体在,而心早已去了远方。比如,我们周末出去玩时,会想着我还有个总结没写呢,我们在陪孩子 的时候会想,我工作上还有个什么事情没有完成,我们在开会的时候会想,我还要怎么怎么样。这样会带给我们深深的焦虑。既然我们不能决定当下让身体自由,那么我们能做的其实是,在焦虑时,问问自己,你的身在哪里?你的心来了吗?应该是你的身在哪里,就让心在哪里,让心跟随着你的身体,身心合一。
二、自我探索
我们要小组分享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
其实在直接想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时,还是给我带来了一些撞击和震动。因为成年的我们可能很少的去想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没有清晰的去描述过自己的人生目标。看到这个问题后,大家也会带着检索和思考去探索这个问题。其实当我们真正思考了这个问题,并且能带着觉察和意识去过每一天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活着。通过这两个问题,让我们都开始反思自己。不过这两个问题并没有让我特别的明晰。
后面的一个环节,让我一下子就清楚了自己想要的状态是什么。是一个这样的问题:“现在,你已经有了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如果有人想拍一部你的电影,你希望塑造成什么样子?在这部电影中,你成为了谁?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看到这个问题,我脑海中第一下闪现的就是电影《叫我第一名》中的两个画面,第一个是红色卡车开到学校后,同学们激动的探索,第二个画面是男主站在领奖台上发言的状态。我想从这里,我就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
三、教练的区分
教练是关注未来的,以成果为导向。唯一一种情况是关注过去的就是关注过去的闪光时刻。因此我们要具备关注目标、关注成果的教练思维。传统的思维中,我们往往会聚集问题,关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现状;而教练思维更多的是聚集目标,关注达成目标的方法和行动。角色上,从自己是一个权威或者专家的状态转变为一个支持者和陪伴者,方法也从告知和建议变为引导和提问。
四、教练的流程
教练技术中,我们要做流程的专家,而不是内容的专家。因此,每次教练都要遵循流程,而教练关系一般会是一个长期的关系,通常会持续6~7次,每次由客户带来一个议题。根据老师的经验,进行到6,7次的时候,就不会有新的议题了,因为这时候客户一般已经学会了自我教练的方法。而教练会谈的流程会分为五个步骤:关系建立、确立目标、整合资源、行动计划、结束。一次对话的时长不超过一个小时。教练的过程中语气、言语、非言语的方面都要尽量的去匹配客户(原因会在后面说到)。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教练与心理学是分不开的,会有一部分的融合。在教练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对他的工作或提出的内容有自己的预设、评判和评价,我们的关注点要一直在客户身上,只要是他认为他这样做能达到目标就行了,我们不要做专家,不以自己的标准来看客户的问题,不要有自己的期待和评价。
这时我们也要注意,有时客户表现出一的问题可能不是真正的问题,我们要找到客户核心关注的议题。这也是教练的难点,一旦能确立客户的目标,目标探索清楚了,教练的过程就明晰了。
五、教练工具之漏斗问题
这是训练教练思维的一个工作,其实就是聚焦在三个层面:1.目标。你想要什么?2.资源。你能为此做什么,或者有什么资源、策略。3.行动。你会如何开始第一步,什么时候开始做、
e.g.1.辅导员,特别想锻炼身体,但是没时间,前来咨询。
如果我们问,你怎么没时间了,一定会带来无尽的吐槽,我的工作如何的忙,没有时间,这就是一个关注问题的问题。
而我们应该是目标导向的。可以这样问问题:
锻炼为什么对你特别重要? 一般会回答,锻炼会怎么好怎么好之类的。
你希望自己每天拿出多长时间锻炼? 一个小时左右
你怎么样能拿出一个小时时间?早上或者下午下了班还是能抽出一个小时时间的。
你怎么样能真正做到?规划出行动。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好的教练的过程。
而在教练的问题中,大家普遍存在的是:特别容易陷入问题,容易带有自己的评判,急于想把自己的建议表达出来。
e.g.2.想要解决老公太懒了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无从下手,因为带来的这个问题是要改变别人的,而恰恰这又是我们自己不可控的方面)。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不可控的问题中找到议题,所有人带来的问题背后一定会有问题,都有可被教练的内容,教练的内容应该确定在对自己的改变上。
好的问题:你希望老公勤快一点儿对你意味着什么?得到我父母更多的认可。
其实我觉得第一个问题,让我特别惊讶,惊讶于这个问题可以直接从改变别人,转变到了别人的改变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在你老公得父母认可的方面,你可以做什么?桥梁
一下子从改变老公变为了你可以做什么。
在家庭方面你可以做什么?
这些工作你都做了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这也表现出来了对客户深度的关心,记客户感受到自己是被支持的状态。
六、教练关系
探索:回想和你有深层关系的一个人,他确实促进了你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他做过什么,你做过什么,关系 中的什么支持了你的成长?
在这轮分享中,关系中的什么支持了你的成长频率比较高的词是:支持、鼓励、认可、理解、信任、榜样、交流等。直接引出了基于这样的感受,你认为人们想从教练那里获得什么?这一轮我觉得感受很深刻的就是,当人知道一个人支持你、认可你、信任你时,你才会有安全感、放松和充满力量。因此我们要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方面都去匹配对方,教练关系的关键就是你愿意理解和支持客户的体检,并感受着客户的感受。
关系的建立是助人的第一步,好的、亲和的关系是成功的关键,只有他感受到了安全和放松的时候,你才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教练始终是一个无我的状态,没有评判,没有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不是“我要让我的客户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而是,全然支持他想成为什么样子,他有什么资源,他能做什么。我们对学生应该是静待花开,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拿着剪刀把他修剪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七、教练的五大行为准则
信任、聚集、好奇、正向、零建议
信任:信任是可以给人力量的。
日常时,我们常常不太区分相信和信任,相信是有指向性的,是表层。信任是没有指向性的,更深层,是一种情感关系,更指向信任一个人。我们的信任是:我们相信客户能自己发现目标,解决自己的议题,能设计自己的行动计划,战略。
聚焦:向未来要答案。
e.g.老师,我和宿舍的同学问题处不好关系。
问题:你希望和宿舍人拥有什么的关系?
你和同学相处特别好的时候 ,你做了什么?
假如一个月后,你和宿舍同学相处特别好,你觉得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接下来,你可以从哪方面做起?
把所有的问题回归给学生,老师不解决问题。
好奇:主要形式就是提问。教练式提问,而不是八卦式提问。
e.g.我们领导总是说别人。
八卦式提问:他说别人什么了。
教练式提问:他说别人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的好奇一定是正向的,和目标相关的,未来导向的。
正向:放大下面力量,解构负面经历
关注未来,而不是分析为什么。
e.g.我和老板关系不好。
问题:你希望和老板达成怎么样的关系?
改善和老板的关系可能有哪些方法呢?
零建议:客户寻找答案
为什么学生时时找你要答案?
上什么小学,上什么初中,考什么高中,选什么大学和专业,甚至找什么对象,都是被安排好的,习惯了接受的状态和推卸责任。
零建议时对学生工作至关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负责,这是他们步入社会前最后的机会。
我们为什么愿意给答案?
走到现在,我们有很多事情是被安排的、被建议的,我们也自然习得了这种经验,会给别人建议和安排,所以,我们也该反思一下自己,从自我觉察开始,从不给学生答案开始,行动起来。
建议不可以给,但信息可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