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逝世距今已经24年了,他写的小说因大量对性的描写,因此生前无论如何都出版不了的书,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他的作品《黄金时代》一时间供应不足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卖了超过20万册。而他作品的好坏火爆,他再也不知道了。
他的粉丝不断地冒出来,他们对王小波的文学才能佩服五体投地,纷纷声称自己愿意做王小波门下的走狗。甚至有一位女作家调侃自己愿意做王小波门下的一头母驴。如果王小波还活着,简直可以开一家动物园了。
高晓松曾说“在我的心目中,他就像神一样存在,他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
鲁豫在一次 演讲中说“在我的心目中王小波不仅仅是一个作家,他还是一种亲切的唤醒,他的文字非常解渴,有一种诡异的力量。”
还有网友说:“它的文字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既超凡脱俗,又与我们联系机密既荒诞又真实,既肆意又自如。”
为什么王小波的书能够穿越时空? 让喜爱他的作品人趋之若鹜呢?
因为从他的作品中能遇见有趣的灵魂,让我们得以透过书页去感知他的纯真、睿智与风趣,保持一份对现实世界清醒思考与热诚。
王小波写小说简直是发神经病,定完之后要不断地修改,往往文字让他满意了还不罢休。他把小说的情节全部打乱重新组合,考量着故事发展的无数种可能性,反复调动着每一个段落,直同到找出一种最好的方式。吃力不讨好。他再怎么用心写,稿费也不会多,更现实的问题是他写的小说根本出版不了。
他的朋友见他这么写小说,觉得不理解,都劝他,他根本不在乎,他追求的是希望写出卓越的作品来。而结果也是如此,只有精雕细刻的作品才能经过时间的洗历,岁月的搓磨,成为经典作品流传下去。
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推荐一篇小说图尼埃尔的《少女与死亡》,王小波看了极受震撼。也就是从这篇小说他才明白,现代小说是多么精美。
对于读者来说,阅读这样的小说心中充满狂喜,但是对于作者来说,这种书却让人感到害怕。之后瑞士作家迪伦马特的《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以及法国作家杜拉斯的《情人》都让他感到惊讶。
因此10年的时候里他放弃了写作,他怕写出来的作品不够经典。直到40岁,他才发现,那些有名作家写出来的作品不是每部都是经典,也有平庸之作。并且此时,王小波终于把自己想读的书都读的差不多了,从罗素先生的《西方哲学史》到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王小波曾反复看马克吐温的书,直至把书读成一堆碎纸。他才重拾信心,回到写作之路。
后来他写出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小说,他的成名作“时代三部曲”。
“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
这些作品在港台地区发表后,广受好评。然而,在内地出版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只因书中涉及到的不少大胆性的描写。直到1994年,华夏出版社的编辑赵洁平在看了《黄金时代》的书稿后,震撼不已,予以了这部作品极高的评价,并且力排众议,决定帮助王小波出版这本书。因为偷偷出版了《黄金时代》,赵洁平为此遭到了训斥,大病了一场。在这个曲折的背景下,《黄金时代》才得以在大陆和读者们见面。
可以说,王小波的作品在他生前一直籍籍无名,其中有作品尺度之大的因素,同时也因为他本人的“特立独行”。王小波的离世反而引发了一段洛阳纸贵的购书狂潮,出版社每天接到的问询和购书清单如潮水般涌来,这何尝不是王小波笔下“黑色幽默”的现实写照?
如果你想做个懂爱、有趣的人就看《黄金时代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