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更大的房子,最好是有花园的那种。
跟XXX同款的新衣又出来了,得有一件。
手机又出了最新版本,得跟上。
这双鞋别扔,虽然不穿还有用。
早饭后,我坐在窗边,沐浴着晨间柔和的阳光,拿出纸笔开始清空大脑。安静,安静,再安静……仔细深入地询问自己的内心,跟自己认真的开一次座谈会。
我把期待的、想要的、要做的都逐一列在了清单上。整整70多条。多到让我吃惊。
我们想要的实在是太多了!
需要的本质是一种匮乏的状态。我真的很缺这些东西吗?现在的手机不好吗为什么老想着换最新的呢?已经这么多衣服了,为什么还想要呢?难道我的幸福感都寄托在这些物品之上吗?
每一件物品,当我们在占有它的同时,它同样也在占有着我们。我们被如此多的人、事、物所占有,那何来自由?何来解脱?何来深度的幸福?
带给我不快乐的根源不是因为拥有得太少,而恰恰是想要的太多。多到让我们无法承受,无法驾驭。
是谁告诉你:如果你拥有了XXX,你就会幸福?很多东西其实并非与幸福必然相关,而是商家的宣传和社会氛围让我们产生了错觉。
哲人讲:越是习以为常的东西越珍贵,莫等失去才追悔。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对生活的热情、每天的成长、对他人的奉献这才是生活的真谛,才是让我们的内心得以充实的关键,而非对物质的拥有。
周国平讲:人生应该有三次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和灵魂的觉醒。生命的觉醒,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体,跟其他所有的生命一样,最本质的就是一个生命而已。饿了就要吃、冷了就要穿、是父母的孩子、也会是孩子的父母。刚出生的婴儿就是我们最初的状态。就是这样简单。所谓的财富、工作、职务等等,这些都是后来给我们贴上的标签。
佛家有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我们走远了、长大了,生命的觉醒却变难了。生命,就要健康,就要相互关爱,就要充满活力和热情。此所谓大道至简!
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活做做减法,其实我们需要的真的并没有那么多。这并非消极地传播所谓佛系思想,而是经过内心拷问给出的积极答案。
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在思索如何利用时间时,其实也是在思考着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时间管理的四D则分别是:
Delete(删除) Delegate(委托)
Delay(延迟) Do(去做)
其中的Delete和Delegate都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做减法。
管理时间重在管理自己。学习时间管理的终极目标不是要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去搞定所有事情。这也这很不现实。而是通过对自己的管理养成成功的习惯,帮助我们过幸福的人生。高效率,慢生活,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给人生做做减法,让生活简单却不失丰富。这是智慧,也是境界。需要顿悟,更需要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