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不如三岁孩子”这句话总被用以批评别人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或做一些特别不着调的事。稚嫩小孩,真有那么厉害吗?
女儿刚满一岁半,说得了很多词,数得了1至10,认得了很多实物图片……在全家人心中,简直厉害的不要不要的!这是为人父母“情人眼里出西施”式的审美,这也是爷爷奶奶“自己家宝宝最可爱”式的自得!冷静下来,仔细体味在女儿身上的那些可爱之处,发现自己当真不如她!
奶奶表扬她最多的就是懂收拾,爱干净。昨天她正玩一个盆子起劲,爷爷奶奶要带她去公园,换好鞋子出门,关上门的那一刻,她一眼瞟到自己拿出来的盆子还放在茶几上,硬是要求回屋,奶奶不理解她到底要干什么,就暗中观察,她麻溜进来,把盆子还到卫生间固定的地方,然后拍了拍手,像是大功告成,再才牵着奶奶的手安心地出门玩!
小小年纪,她有强迫症,抽屉打开了必须马上关上,放在房里的东西不准放客厅,挂在墙上的包不准甩在沙发上,人不在厨房必须要关火关灯……越想越觉得惭愧,家里人的东西她比我分的还清楚,地上我自己掉的一根头发,她非要帮我捡起来丢垃圾桶不可,受奶奶的影响,她的收拾习惯确实比我好。
我最喜欢她自己吃饭的样子,那叫一个专注。刚学吃饭时,一勺子接一勺子,不管舀到多大一勺,都往嘴巴里塞,往往掉的比吃的多。现在,她学到方法了,知道一次只舀一小口,舀多了要么抖几下,要么重新舀,不说话,不走神,吃到一粒不剩为止。有时,我们中途给她碗里加点饭或菜,她会很礼貌地说声“谢谢”,继续旁若无人地吃!
不用喂饭的日子来得太快,今天一天她都自己吃饭,全神贯注,一点都不用我操心,我突然有点伤感,孩子学东西太快,她很快就不需要我了,我似乎还在留恋于各种母爱描述的细节中,她就刺溜地长大了,然后就上学了,然后是我离不开她了,而不是她离不开我了……
再说到不如她的地方,那就是专注力不够,无法做到真正的心无旁骛,如对待工作,又如假期陪她,永远没有得到心中的100分!
一年前还在我怀里嗷嗷待哺的娇儿,如今在慢慢适应生活,学习各种小技能,我回家她给我拿拖鞋换,把换下的鞋子拿去摆好,不需要任何命令和哄骗,自发完成的任务!接手别人的东西说“谢谢”,无论是至亲还是其他人,脱口而出的文明!上午教她的“东南西北”,关上书,晚上还能自己翻到对应的页码,与生俱来的记忆!
其实每个小孩都有突飞猛进的阶段,小宝宝们个个都是睿智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天使,可是为什么后来,大家的差异就那么明显呢?比如小时候就明白的文明礼仪,长大了却羞于表达,小时候就愿意勤劳勇敢,长大后却变得胆小懒惰?当真是不如三岁小孩?
在万千思索中,我想到了一种答案:人之初,性本善,人是家庭的产物,与生俱来就自带家庭赋予的光环,所以聪明,可爱,机灵……所有的美好词汇加身,都觉不够形容。可是,人也是社会中的人,接受着大千世界一切好的和坏的影响,越长大,越被社会化,被影响的程度越深。学校教育基本是平等的,一个人最终品行好坏,取决于家庭的正影响能否击败社会中的负能量!
思考及此,我振奋了精神,母爱除了体现在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外,更应该是榜样示范,以身作则,前者或许是阶段性的付出,后者必定是终身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