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会厌恶自己,明明很喜欢某件事情,却总不肯用尽全力去喜欢;或者喜欢某个东西,也不一定要占为己有。
我喜欢留有余地,而不是被物欲控制,却又排斥自己的这种不尽全力,觉得原本还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大多数时候只做到一般。
唯一喜欢又拼尽全力的,大概只有在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看似荤素不忌也能跟人讲黄段子,实则内心矜持含蓄的自己,一旦确定了喜欢,就会异常地勇敢追求。大概是因为明白,有些事情可以拖延,而有些事情,如果没有及时抓住,那么此后一生,都将不再有机会遇见。
当然,我此刻想说的并不是与爱情有关的事情。困了还要撑着不睡,源于我内心的忧虑和思考。
忧虑什么呢?其实是与己身无关的东西。晚上练完琴趴在床上看书。看蒋方舟写白先勇,写木心,写其他现当代的作家,觉得她下笔之间难得的清醒,虽然依然有主观情绪在里面,可相比于如今网络上的那些文章,实在是少见。而她文字里的那些人,则更让人敬佩。于是想,若我们上一辈的作家们都不在了,那么我们通过书籍吸取来的,究竟是养分还是垃圾?
因工作原因,不得不在手机上装一个微信。起初是受诱惑的,一口气关注了几十个公众号,自己喜欢的,公司要求关注的,所以经常在早晨醒来或者晚上睡觉之前一个个地把红点消掉。没多久就发现很多文章其实不过换了个标题,而这些文章要么归入心灵鸡汤要么被贴上“低俗”二字,真正能看的文章特别少,甚至连人民日报所推送的文章,有时候都飘着一股浓浓的鸡汤味。心里愤愤然,很想质问他们:身为自媒体人的社会职责呢?身为写作者的道德规范呢?于是跟自己赌气:几乎取关了所有的订阅号,仍然只把微信当成一个工作工具,而不是一个信息获取的平台。
新闻也是一样,一个劲儿地迎合大部分人的低级趣味。大多新闻人都忘记了新闻的职责是对社会上的人和事起到监督的作用,从而让人们在面对记者的时候心里有忌惮,规范某部分人的行为,而不是像如今这样,将原本严肃公正的新闻报道写成一个个低俗的猎奇小故事,于是想到某篇文章的标题:“看门狗”已死。
失望吗?或许有的吧,但更多时候是对自己的不满。因为我自己也早忘记了我曾经的梦想是做社会的“看门狗”,希望自己的文字是清醒的,有态度的,可事实却是,我一开始就在逃离,早忘了初心。
说到底,我也只是个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