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先从理论的高度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确语言学习的本质。遇到问题有答案,坚定坚持不摇摆。这点对于孩子的影响而言,受益远远大于语言的学习收获。
一、语言学习的规律,尽力的回归到母语习得的方法。任何理论系统都有主干核心,归结出最重要的以下四点:
1.听说先行(比如汉语的学习大概是听加模仿了近六年才开始在一年级学习语文)
2最近学习区理论(听力输入是自然开口的前提,建议对于零基础的孩子选择韵律性强的儿歌童谣开始,让小朋友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难度,不要太难不要太简单,即听力材料的选择需要遵循i+1的难度) (推荐童谣:鹅妈妈童谣+语感启蒙,绘本:brown bear系列,饼干狗系列等。再不知怎么选,可以去荔枝电台听艾玛读绘本的书单摘选)
3短时高频(想要学好语言,频率要高是一定的,每次可以几分钟逐渐增加时间,让大脑充分熟悉语言信号,点滴的坚持是以年为单位体现的,不在于一天两天的坚持。家长陪伴的坚持,不是只靠辅导班提高语言,辅导班只是锦上添花,绝不是决定性因素)·
4全程家长参与(像母语一样,父母要做外语学习的引导者,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亲近感。点读笔或者其他工具的使用,不是扔给孩子自己用,家长是要用智慧陪伴的)家长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亲自阅读,再标准的音频都比不过父母的阅读有冲击力(时长小于标准音频输入时长即可)。
家长准备好长期陪伴的决心,几岁开始都不是重点,家长的陪伴决心和理论是不是准备好了,0岁开始不早,10岁开始不晚。
二、入门之后的问题探讨 当现实情况跟专家的理论出现矛盾时怎么办
入门初期,2岁以下的幼童双语同时启蒙,可能会造成语迟或者双语混淆,这是正常的,长期坚持学习人脑会自行区分。
2岁以上的中文占了强势的孩子,家长要有心观察孩子的兴趣点,根据兴趣引入比较不容易引起抵触。家长自己对选材也要饱含热情,孩子会走开不感兴趣时,家长需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热情,实在抵触的,可以先在孩子玩的时候放原版音频做背景,孩子有所反应时要及时鼓励。大一点的孩子基本会问中文意思,家长主动去问孩子猜大意,如果孩子猜对了就不用翻译,如果说错了家长可以轻缓温柔的告诉孩子正确的,或者延后一段时间再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不要让孩子有挫败感,以免挫伤兴趣。
当孩子爱上读绘本之后,可能会喜欢爸爸或者妈妈单方陪读,为了给孩子准确发音的输入,只要确保标准音频的输入大于父母朗读输入的时间即可。孩子如果还是排斥标准音频的输入,在引入新绘本时,先放标准音频,以先入为主的对策,大多数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接受音频了。
初中级启蒙水平之后,积累了一年左右规律的音频输入,4-8岁左右(其他年龄不建议引入)这时候可以考虑引入自然拼读的学习。自然拼读材料分享:bbc出版的动画片“字母积木”,Jolly Phonics系列(苏斯博士的绘本及牛津树都有讲自然拼读融汇进去)
中高级水平,这个阶段的学习彻底回归英文的工具本质,学习语言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英文,孩子可以学习到世界的各种知识,更能收获了母语思维之外的另一种思维,这都是可以一步步实现的。
总结本次重点-----> 标准音频输入:硬环境 + 父母陪伴阅读:软实力 = 类母语环境
附上钱伯斯阅读循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