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阶段,地质工程专业最核心的课程是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这本倾注了几代人努力的书籍,凝聚了成都理工大学张倬元、王兰生、王士天等老先生的大量心血。书中系统讲述了工程地质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从岩体结构的微观世界到山河运动的宏观世界,我们学院派驻了许强、巨能攀、王运生等诸多博导为我们上课,各位老师根据自己课题研究方向,在不同章节为我们讲述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时至今日,我们许多同学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多都可以从书籍中找到解决方法。
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学院结合课程特点,为我们安排了多次实地学习考察。
七盘沟泥石流,发生不久后,我们就进行了现场实际调查。在老师的讲解下,结合现场访问,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暴雨型泥石流,尤其是在地震灾区,山体破碎后形成的崩滑物源,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下滑错动,成为泥石流物源。七盘沟泥石流最大的特点是,持续三天的强降雨,沟口并未冲出大量泥石流物质,待到雨停后才冲出,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究其原因,初期泥石流中后部沟道内堆积了大量拦挡物,强降雨发生后崩滑物源淤积于沟道内并未直接冲出,待到雨停后在重力势能作用下倾泻而出。这是我们第一次见识真正的泥石流,系统的理论讲解为我们开启了地质灾害的大门,为今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了直观基础。
文家沟泥石流,位于绵竹市清平乡,是2008年汶川地震时发生的震后泥石流。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现场考察了文家沟泥石流的防治工程,拦挡坝、谷坊坝、排导槽、淤泥槽、透水坝以及最具创造力的引水隧洞。这个引水隧洞设计在泥石流中后部,在该部位修建一座蓄水池用于收集泥石流后缘的天然降水,然后由引水隧洞排至另一条沟内。这个极具创造力的防治设计,为我们这些初入行业的小白提供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也为今后灾害的防治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梨花坪滑坡,一个典型的四川盆地红层滑坡。在老师的讲解下,我第一次认识了什么是红层滑坡,而且是这种缓倾(岩层角度低)的红层滑坡,因为在想象中,一个斜坡的滑动与自然倾角和岩层倾角相关性极大,而在这种缓倾岩层中居然发生这么大的滑坡,着实令人费解。原来红层滑坡基岩岩性一般为砂岩、泥岩,滑坡后缘发育垂直节理裂隙,在强降雨作用下,雨水沿垂直节理渗入滑坡下伏基岩,透过砂岩层软化泥岩层,从而形成软弱滑动面。持续降雨作用下,滑坡后缘节理裂隙处产生静水推力,从而推动斜坡沿软弱滑动面产生滑动。
多次现场实地学习,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在地质灾害认识的过程中,系统学习了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成因机制、灾害防治的分析方法,为今后减灾防灾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