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地摊经济比往年更火些。有部门取消了对一些地点儿摆摊设点的管制。
其实,地摊经济在某些城市的某些角落就一直没被清除到,因为既没有占道经营影响市容,也没乱丢乱扔垃圾,没被人举报过,当然也一直没受到管制。
虽然在现在工作的城市呆了很多年, 也见到不少因为占道经营影响交通通畅,乱丢乱垃圾影响市容以及公共卫生,被警告后仍然还不听劝,最后城管只有采用其它方法,让很多地点儿都做不了地摊。
上学时,学校里外偶尔都有些摆摊的人,就是本校学生、或是教职工家属,买一些生活日用品像牙膏、牙刷、保温瓶、毛巾、拖鞋、肥皂、电话充值卡等等,比商店卖得便宜,质量也不比商店里差多少,因此光顾生意的同学还蛮多。
后来毕业了,搬到外面租房住,住在有好几十年房龄的老小区里,上班之后买菜以及一些日用品,比起要走几公里远外的超市,就在小区里那些个小商贩自己动手搭建的摊位上买到就挺方便。城管是进不到小区里去管理的。不过,因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很多这类老小区都被推倒,原地新建起写字楼、小区,这些人和他们的地摊也不知道搬到哪儿去了。
尽管城里有不少老小区都被新建成崭新漂亮的写字楼、小区,但仍然有些老小区是拆迁不动,而这类老小区依然有地摊经济的活力,小区内的居民当然是常客,就连隔壁高大上的小区居民有空也会来此转一转,挑选到合适的也买了。
现如今搬到三环外新建小区里住,发现三环外很多小区都是使用以前农业用地或空荒地原地新建起来的。距离小区几百米外就是农户家,他们当然现在都已没有可以用于种粮食的耕地了,却还有些小块菜地。勤劳的大爷大妈们会把自己种的吃不完的蔬菜,摆摊来售卖。
很多人还愿意到大爷大妈的摊位上买,因为觉得人家刚从地里采摘出来的,比生鲜超市里的新鲜。其实刚来新小区住时,楼下的商店还在招商,都还没什么商户,生活起来是很不便利的。有一些开着三轮车摆摊、或是附近自己种菜摆摊卖的蔬菜水果或是一些生活日用品还真是大大方便了小区里的居民,他们没必要买啥东西都跑到2,3公里外的地儿去采买,那样太花费时间了。
4,5年过去了,小区楼下的商店商户已有不少,却仍然有小摊贩来小区门口空地处卖东西,前两年有段时间也曾整治过不许摆摊。而今年小区门口就一直非常热闹,卖各种各样商品的摊贩都很多,当然自己也会经常光顾,不买看一下也可以呀。
回顾以前摆摊人跟城管之间像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而如今总理都鼓励大家没事都能出来摆摊做生意,没人来阻拦,不正说明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和谐人性化了,地摊经济也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