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是一直教育孩子要善良,要与人分享,要乐于助人的,但是可能很少有家长知道该怎么去教育孩子把握这个善良的度。善良过头了,就会让孩子不懂得拒绝,成为被别人利用和欺负的对象。
那么应该教育孩子在哪些事情上拒绝别人呢?
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情。人与人之间边界要清晰,孩子从小就要教育她勇于承担责任,但不是承担别人的责任。
比如班上可能会每天安排几个同学打扫卫生,有的同学某天可能有事,让你帮忙打扫一次,如果答应了,她很可能隔三差五的就又来找你帮忙,这种事情一次可以帮忙,多几次就要果断拒绝。
这一点对以后的职场工作尤为重要,老是被人使唤做职责以外的事情,本职工作反而没做好,自己天天忙得晕头转向,反而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自己不愿意做的且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很多孩子为了顾及同学情面,老师的威严,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只好默默承受下来。
比如孩子放学赶着回家,却被同学拉着要去一公里外的文具店买文具。孩子如果顺了同学的意,同学倒是开心了,但自己却高兴不起来,耽误了好长时间,家庭作业又要做好晚了。
如果孩子长期被道德绑架去做这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仅影响孩子情绪,还容易让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在答应别人的请求前,一定要考虑自己能否办到,而不是图一时痛快或者面子。
比如有同学看到孩子有一支笔很好用,就要求孩子帮他也买一支,但这支笔是国外带回来的,且不说以后会不会在去国外,就算去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同样的笔,这种超越能力带着不确定性的事情要说明原因直接拒绝。
教育孩子,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这一点即使在孩子跨入社会后也相当重要。孩子成年后可能会碰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比如亲戚让帮忙给孩子安排工作,关系一般的朋友借钱买房等等,让孩子从小就牢记只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的原则,在处理类似事情时才不会过分纠结和焦虑。
有违法律和校纪的事情。这一条是大原则,一旦触犯到法律和校纪的红线,坚决拒绝,否则就会自己一片好意,反而被带沟里去了。
比如有的同学考试的时候想作弊,让孩子把答案给他抄一下。这种情况要没有半点犹豫坚决拒绝,理由很简单,不想违反校纪,因为一旦被发现自己也可能被记过,甚至影响以后升学。
帮助别人做违反法律的事情,这是最愚蠢的助人为乐,一定要帮孩子从小就培养这方面的意识。
拒绝说起来就两个字,但很多人都觉得难以说出口,原因是夹杂了太多的感情因素,是理性和感性的博弈。所以拒绝也是一门艺术活,要拒绝得婉转少得罪人,还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别人以后不再无故来麻烦你,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说来,可以教育孩子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拒绝别人。
直接拒绝,语气友好但是很坚决。上面提到的违反法律和校纪的事情以及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另外,对于一些老赖脸皮极厚的家伙也可以用这种稍显不客气的做法。大多数时候,直接拒绝也并不是表情冷漠,语气严峻,只是直接的表明态度:我今天帮不了你这个忙了。
讲明原因,委婉拒绝。对于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以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可以选择这种婉转的方式。这个原因最好是思考过后的,而不是信口一说那种,避免被人当场揭穿,大家不欢而散。这种方式里可以适当说一些不好意思,对不起之类的,跟对方表达自己无法帮忙的歉意。
给对方一个替代方案,弥补你的拒绝给他带来的不快。这种方式一般用在跟自己关系较好的朋友或者自己的领导,老师身上。这个替代方案一定要合情合理,有可操作性,要不然对方会认为你在敷衍,结果也就会与你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教育孩子学会勇敢拒绝的同时,也同样需要把握住度,并不是所有不想做,不该做的事情都拒绝,人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你也总归会有去找别人帮忙的时候。还是如开篇所说,教育孩子善良是要有的,乐于助人也是要有的,但是要帮助的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想要占人便宜的人。
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的成全别人,恶心自己,学会开口说第一句不,慢慢的就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与其小心翼翼的讨好别人,不如开开心心的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