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昨天的文章,海思留言了这段话:“在我的世界里,第一次做的事情一定会错,做了很多次的事情,依然会错,做活动,没有不出错的时候,生活也是如此。错误和正确很重要吗?不重要吧,真实而丰盈的活着,比较重要吧。”
我说得很对,但在自己犯错的时候,我还是会批评自己啊,还是会对自己各种“训”啊。就好像看到这段话,我脑子里立马会蹦出:犯错却是没什么了不起啊,为什么你要这么在意?在意这些错,有意思吗?即便你能过上不犯错的人生,但那真的是你想要吗?
这些声音在我脑子里回荡,嗡嗡作响,让我感觉特别烦。我控制不了这些声音,但也不希望他们吵我,于是我就去看电影,看电视,分散注意力。
I:假如你就是没办法关掉这些声音,你就是这么一个对自己批评很重的人,你会怎么办?
W:只能接受啊。
I:怎么做到”接受”?
W:……你让我想想,之前我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我应该有做到过。
前两篇文章,我们有聊到:批评背后包含着对自己的希望,表面上批评是觉得你做得还不够好,但其实是相信你还值得过更好的生活,还可以做得更好。只不过“批评“是一种容易让人感觉不舒服的表达方式。
而且当时我有提到,即便我认识到这点,自己也还会按过去的认知模式去思考,就好像上面一样。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但身体就会自然而然地会去这么做。如果我不能理解这么做的原因,就会不断纠结“为什么我会这样”。而当我理解了背后的原因,那也只是身体偶然间做出的反应,再下一次我还是按原来的方式去做。
可能在海思看来,这很不能理解,但对她来说,这已经不是问题了。但对于习惯以自我批判的自己来说,要不去看重错误是很困难的,需要反反复复的练习和调整的。
有时候,我真的认为自己就这么玩完了,就这样一直被这种认知模式束缚了。甚至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感觉思绪很乱,不想去触碰,也不想写下来。但我还是要求自己写下来,写下来我到底在想什么,写下来我的烦恼是什么,写下来我心中的困惑。
现在我能感觉到,自己并不想去思考这件事。也许是状态不对,也许是没想明白,也许是我依旧在逃避吧。而刚才有那么一瞬间,我在想:假如我今天写的这篇文章,它就是这样,不像之前那样得出一些结论,或是想通了一些。很可能它就是一堆杂乱的文字,写完之后我甚至连看都不想看,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应付这件事。那么,如果是这样,我能接受这样的状态吗?
I:你能吗?
W:现在想不出来,又不会死,大不了明天后天,甚至过段时间再梳理梳理呗,总有一天会想明白的。
I:你就不担心,自己就一直这样。
W:当然会啊,不过即便没什么改变,好像现在我也没有什么影响吧。虽然会难受,但还是能接受。
咦,我这么想好像就“通”一点了。
I:可能是你写下来,把心里的东西都倒出来了,心里就好受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