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 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低级动物,要么就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28年
1、根据苏珊菲斯克和谢利泰勒的研究,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cognitive misers)。我们总是试图采用简化复杂问题的战略。我们可以用下述方式实现这个目的:
(1)通过忽视一部分信息以减少我们的认知负担;
(2)过度使用其他信息以避免寻找更多的信息;
(3)接受一个不尽完美的选择,因为这已经足够好了。
认知吝啬鬼的战略可能是有效的——因为这样可以很好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来加工近乎无穷无尽的信息——但是这些战略同样会产生严重的错误和偏见,特别是在我们选择了错误的战略,或者在匆忙中忽视了重要的信息的情况下。
2、背景对社会判断的影响:
3、启发式判断: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通常是笼统的规律或策略。
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所以(1)当我们没有时间认真思考某个问题时:(2)当我们负载的信息过多,以至于无法充分地对其进行加工时;(3)当手中的问题并非十分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必太过思虑时;(4)当我们缺乏做出决定所需的可靠的知识或信息时,我们更容易使用启发式判断。
4、分类和社会的刻板印象
5、人类的记忆就其本质而言是可以重建的(re-constructive)。我的意思是,我们不可能打开记忆的闸门,让对以往发生的事情得到真实的诠释。
6、确认偏见(confirmation bias):人们对最初的假设和观念具有寻求确认的倾向。
后见之明偏见(hindsight bias):是指当人们知道某一既定事件的结果时,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对该事件的预测能力。
7、避免认知保守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警惕那些企图替你创建事物分类及定义的人。
(2)尽量使用更多的方法来对人或事进行分类。
(3)尽量从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人或重大事件。
8、三种影响我们的归因与解释的一般性偏见:基本归因错误、行为者一观察者偏见、自我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