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的父母在孩子还小时就注重培养其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及英语能力,但唯独不重视体能,只把它当成孩子的兴趣,觉得可以让孩子强身健体,提高他(她)的免疫力,其实体能训练对孩子身心的发展比我们预想得更重要。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接触某些体能训练时,会影响骨骼发育,造成身体形态的损伤,比如学体操会不会长不高。
为什么体操运动员的身高普遍不高?
那是因为在选拔体操运动员时,有意选择了身材矮小的孩子,因为他们身轻如燕,重心稳,因而落地稳健,翻转动作轴径小,更加赏心悦目。但是,在幼儿园或者舞蹈班学习的幼儿体操只是一些基本动作,对孩子的身高并没有影响,该体操只是锻炼了孩子身体的综合素质,包括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等,是学习舞蹈、游泳等其他项目的基础。体操属于伸展运动,一般来说不会抑制身高,反而对长高有好处,但要注意运动适量,强度过大可能造成伤害,抑制孩子生长。
体能训练锻炼得不止是身体
体能是反映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性指标,良好的体能是一切竞技运动和身体活动的基础[1-2]。而体能训练是基础、是地基,孩子在幼儿期和青春期生长发育都十分迅速和旺盛,体能训练对他们的生长发育、智力以及心理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1、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在人体8大系统中,神经系统的发育最先最快,除了必要的营养外,还必须有足够的信息刺激。肌肉在运动时所产生的生物电,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较大,动员的细胞很多,当大脑受刺激后会通过神经向身体各部分发出指令,这就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和分析、综合能力,使整个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加强[3]。
2、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人脑贮存信息的能力很强,它的实际贮存量只占脑细胞的一小部分,还有相当大一部分脑细胞属于“处女地”,而体育锻炼正是开发提高大脑贮存记忆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心理学研究证明,记忆的贮存需要有蛋白质的合成,这种合成受核糖核酸(RNA)的支配,体育锻炼会提高RNA的含量,促进它的合成。此外,经常锻炼还可以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有促进智力发育,帮助记忆的作用。有研究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比不爱运动的学生强一些[4]。
3、有助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孩子对自己的总体认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持有积极自我概念的孩子自信、自我期望较高,在各方面的表现更加优异[5]。
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比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更为积极。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6]。
4、激发孩子愉快的情绪
孩子天生好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他们的情绪中枢,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运动也可以减少孩子的不良情绪的产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或者使其适当地发泄不良情绪[6]。良好的情绪体验会使孩子更活泼、开朗、积极和充满信心。
体能训练的正确开启姿势
虽然体能训练对孩子有很多好处,但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发展来选择项目,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可错过的运动敏感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虽然各种器官机能的发展不均衡,但身体素质却有着明显的发展规律,存在一个或几个身体素质增长速度特别快的时期,即身体素质敏感期。
如果孩子在敏感期内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无论是对身体素质的提升,还是日后专项运动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是一旦错过,身体素质发展就很难达到理想水平。
5-9岁柔韧素质敏感期
在此期间,孩子的关节灵活、骨骼具有可塑性等特征,是加强柔韧练习的最佳时期。
6-13岁灵敏协调素质和速度素质敏感期
在灵敏协调素质敏感期,大脑皮层和延脑的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利于调节肌肉活动的支配,但需注意,灵敏协调训练应与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而在速度素质敏感期,肌肉反应速度最为显著,运动频率也在不断增强,可通过发展肌肉力量来提高速度素质。
12-16岁耐力素质敏感期
由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应采用有氧耐力训练,可以刺激相关系统更好地发育,但负荷不宜过大。
12-17岁力量素质敏感期
这时人体肌肉骨骼纤维逐渐形成,肌肉开始横向生长,肌纤维变大、变粗壮,适当的力量训练对少年儿童的肌肉发育、肌肉力量、用力姿势都能形成良好的影响。
体能训练项目应与生长发育相一致
大多数父母在给孩子选择体能项目时,不是根据自身喜好就是盲选,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遵循与身体生长发育相一致的原则。也就是根据孩子的身体发展,选择相应的体能训练:
01、3岁前的孩子可以安排如爬行、走、跑、跳类的简单活动,3岁后的孩子可通过学骑自行车来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
02、5~7岁的孩子可以交替两条腿来上下楼梯,交替双腿跑、跳、越级而上,能单脚蹦和站立,能用手接住垒球大小的球,而且有很好的平衡能力,所以这个阶段重点在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可选择如空手道、足球、游泳、瑜伽、直排轮、跳绳等,但不能承受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
03、8~11岁的孩子,可以发展身体的基础素质,但仍需以兴趣为主,注意避免强对抗、高风险的运动项目,以免出现损伤,影响孩子的兴趣甚至身体发育。可选择的项目比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舞蹈等这类非身体对抗类的运动。
04、11~14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从事任何运动,并开始喜欢参加团队运动。在训练中可引入技战术练习,学习更复杂的技能,发展一般力量,强调有氧耐力、柔韧、协调、平衡的提高。
体能训练在家也能做
除了参加体能课外,父母还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能发展特点,在家带孩子活动起来,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亲子互动。
四大亲子互动
1.跳格子
父母画出格子,让孩子根据数字或者字母的顺序进行连续跳。或者父母喊数字,让孩子跳到正确的数字格子里。在这项活动中,既让孩子增加了数字认知,又锻炼了下肢肌肉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
2.走小桥
父母在地上贴或画一条0.2~0.3cm宽的直线,让孩子沿着直线一脚跟一脚往前走、倒着走或者提踵走。这项活动可以更好地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
3.保龄球
在地上放置目标物体(如纸杯、矿泉水瓶),还可以在目标物上写上数字和图形,将球滚向目标物并准确击中。这个活动在于锻炼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手眼协调、对球的小肌肉控制力。
4. 小推车
父母根据孩子的能力,先托住孩子腹部和膝盖的位置,让其慢慢往前爬,再抓住孩子脚踝往前爬。可在爬行的路线上设置障碍,增加难度和挑战。这项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上肢力量。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从小进行体能训练,可以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要注意一点,只有做到科学的体能训练,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