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写下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已不自觉地神游在那样的曲调里。
生活之于我,是如此的幸运。悲哀处,总有它的相伴和跟随。即便是在艰难的时刻,欢乐时自然不必言说。
对于音乐的喜爱,最初是沉浸于曲调的悠扬,而今转以音乐深处的意境诉说欣赏或麻木。在那样闭塞的一个地方,最初的音乐启蒙应该是儿童歌曲,但已经没有印象。倒是农村年节时的热闹社火或婚丧仪式,让我深深迷恋,至今难以忘怀。
鼓点的震天响,铜锣的震颤音,金䥽的碰撞声,乡野的农民凭借着简单而粗糙的器乐以最为原始的方式奏出黄土地深处所蕴含的不屈和坚韧,迸发出骨子里的倔强。鼓者手中木槌绕出千百的花样,或翻腾而上,或重重抡下,或绕转头顶,或轻击鼓边,配合鼓者丰富的表情,或怒目而视,或满脸笑意,或紧闭双眼,或轻轻一瞥,此刻的鼓者仿佛是庙堂上皇帝,马背上的英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和指挥下,笑卧沙场,不枉此生。鼓者、锣者就是他的良将与士兵,槌子就是他的指挥棒, 翻飞的动作就是他精彩的战术。在鼓者的引领下,有锣者怕错过鼓点的紧张,也有钹者跟着节拍的欢快,更有围成一片的听众痴痴的眼神或鼓点间歇及精彩处热烈的掌声。也许演奏者的上衣还粘着灰尘,也许裤子还打着补丁,也许鞋子已经有了破洞,也许面庞黝黑,也许手指皲裂,也许头发凌乱蓬松,但这绝不影响这样一群人对于生活的热望。对于生活所有的希冀,浓缩成此刻或急或缓的鼓点声,是热烈,是奔放,是雄壮,是阳刚,也是刹那间的轻柔。奔赴一场听觉的盛宴,给予生活中欢乐和痛苦无声的宣泄,荡涤着内心的所有的悲哀与希望,挺起那不屈的脊梁。
童年的我,永远是那众多听众间的微不足道的一员,我也渴望着抡起那美丽的鼓槌,敲敲那厚重的铜锣,摸摸那沉沉的金钹,去听听自己亲手奏出的乐调。种种的错过,太多的缘由,留给现在是永远的遗憾。
而我又是如此的幸运,虽然没有学会一件乐器,没奏出一首曲子,就连童年小小的心愿也在时光的流逝中变成了憾事,但我学会了感知,学会了品味,学会了理解,更学会了透视。在音乐之外的我,走的更远,没有五线谱的束缚,没有乐理的枷锁,我试着用生活的厚重和深沉去描述音乐之中的痛苦与欢乐,悲哀与希望。换句话说,以意境定高远,以卓识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