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所高校参加了一场叫“青年Y·Star创益行动计划”的启动仪式,听项目方介绍,这个项目主要内容是组织在读贫困生和有志于公益事业的青年学生开展各项培训、调研活动。目的是促进青年社会参与和融合,提升高校贫困生的社会资本,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困局。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贫困成因,了解社会资本对脱贫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社会资本,更多地参与到回馈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当中,增强社会参与能力。
这种积极参与与学习相关的社会实践中,这就是《高效能阅读》书中所提到的“3D学习”。而只是基于教科书上学习称为“2D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缺乏实际感受,学生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也不知道如何将其活用于生活中,常常会感到无趣而觉得“读书”是苦差事。这本书就是为了扫清先前所见时代背景和读书问题,将“3D”和“2D”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行动与读书联系起来,使信息形成循环,并在巩固知识同时,为实现优质产出而做好准备的结构优化“21世纪型读书论”。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是原尻淳一,是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的客座教授,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曾任职于知名广告公司、大型唱片公司等,负责营销、企划及企业培训师等工作。为了写好《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作者找来了100多本关于读书方法类的书籍进行通读,然后将其中实证有效的内容和本质上能产生共鸣的阅读技巧汇集为书中内容。这本书既是读书术的阶段论,又是窍门、习惯和各种技巧的综览,无论你是读书初级阶段,还是中级或者高级阶段,都能在这本书找到所需之处。
接下来,我将结合读书的每个阶段对本书的精华部分进行解读:
读书初级篇:改善读书体质
1、认清读者权利,改善厌书情绪
对于不善于读书的人,当看到完整一本书时,通常第一反映会是这样“这么厚的书,我要看到何年马月呢?”或者是这样“这本书适合催眠,看着密密码码的字就想睡觉!”这也是很多厌书者的观念,认为读书必须要从开头读到结尾。
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在他的著作《宛如一部小说》提到“读者权利十条”:
第一条 不读的权力
第二条 跳读的权利
第三条 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 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 读不择书的权利
第六条 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 读不择地的权利
第八条 随意选读的权利
第九条 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 默读的权利
当然,这些权利并不是为优等生提出的,而是为劣等生增添勇气的。这十条读者权利很好的解放了厌书者的强迫观念,其实书是可以不读完、可以跳读、也可以选读的,也就是说,不要被书所囚,大胆地采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就能感到读书的轻松,逐渐摆拖厌读心理。
2、营造刺激环境与维持动力,进入愉快读书生活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即使在吵杂的商场,或是拥挤的公交上都能随时阅读起来,但是对于不喜欢读书的人想要培养喜欢阅读的习惯,可以就要营造读书特定的阅读环境了。比如可以在家里打造属于自己的图书馆,让自己被书包围,然后听着音乐,喝着咖啡,读着自己喜欢的书;除了大型图书馆,也可以到兴趣相投的书店来个美好邂逅,极有可能找到你想要的书。然后,还可以加入一些读书社群,要多参加一些书店举办的作者活动,体会现场实况所持有的兴奋感,保持读书热情的高涨。这就是作者在书中提到“求知兴奋” ד环境设定” ד实体书店的刺激”三位一体的愉快读书生活方式,刺激读书欲望以实现持续性的读书兴趣。无意识中变成“读书体质”。
读书中级篇:掌握速读技巧
1、速读关键在于:快速、多次阅读
作者认为,所谓速读术就是事先对关键词有所意识,然后快速将正文里与关键词有关的部分填入意识的技术。这一点我是比较认同的,翻开《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除了标题,文中也有部分字体被作者作了黑体标注,这就是作者认为的关键词,通常我拿到书的第一动作就是就是通过翻看这些黑体字进行扫读。具体的顺序是:
—— 目录读书
在这个步骤中,仔细阅读目录部分,选定自己想看的章节,找到“关键词”,预判自己应该着重阅读哪些部分。
—— 章节跳读
根据目录,对特定章节进行“跳读”。在快速翻看的过程中,对于“必须读”的位置贴上便利贴标记。这一步也是通过阅读关键词,迅速把握书的整体内容。
—— 阅读便利贴的前后部分
将阅读目录后所想象假设与正文内容对照,在书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看法或创意。而这些内容将是实现自己原创产出的重要信息。
速读术的关键在于:快速、多次阅读。带着问题找到线索后,进行快速、多次阅读。
2、读书速度训练
速读离不开读书速度的训练,因为读书速度与读书量成正比。那你知道自己的阅读速度吗?作者在书中推荐一个叫“Sokudoku”的软件,能够测量每分钟能读多少字,并与日历联动,记录速度的推移。这个软件我也没有用过,大家有兴趣可以尝试一下,但这里我想跟大家介绍一种我自己常用的一种速读训练法。
这个方法叫“眼球移动训练”法,这个方法是我在《快速阅读》书中学习到,觉得非常有效果。首先,准备一支铅笔,把笔杆轻轻地夹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一个关节之间,记住这不是画线用的,只是作为辅助工具,以免把书本画得乱七八糟,可把笔杆稍微抬起,然后笔尖顺着书中文字从左到右移动,引导眼睛跟着笔尖的轨迹读入文字,刚开始可能你的速度跟不上笔尖移运的速度,不过不要紧,继续跟着笔尖的往下读慢慢就会习惯,这样有效锻练自由控制眼睛运动的能力,而且你会发现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了。阅读速度的上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眼球每次读入的字数,阅读的效率取决于眼球运动的速度,而辅助工具的引导能优化眼球的运动方式,从侧面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的速度。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速度的训练方法。作者认为,对于通过读书所获得的他人的教训,要经常在实践中亲自验证,然后将结果转化为自己的规则。形成“读书-发现教训-实验-找出能用的教训”循环,人生就会越来越好的。
读书高级篇:掌握垂直阅读与水平阅读
1、形成思考主场,使用知识立体化
所谓思考的主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自己思考的“轴”。拥有这个“轴”,就创造了知识的磁铁一样,把主题相关的知识吸过来。以书评学习这个主题为例,如果将这个知识点进行矩阵化,横向知识包括如何阅读、如何写作的问题,纵向知识分为阅读部分中阅读方法和技巧、写作部分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等。通过垂直型阅读将某个知识点形成专业化,再从水平型阅读使知识无限扩展,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主题就能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
2、确定适合自己的标记术,将书进行解剖
对信息进行取舍选择,挑出关键的知识点,作者引用了松冈正刚先生的“标记术”值得参考一下:
第一点是标记关键词和人物名。人物名用括号,关键词用方形或圆圈框起来,重要句子标红线或波浪线。
第二点是用箭头将标记出的关键词和划线部分连接起来,表明彼此关系。这样可以凸显文章结构。
第三点是基于该结构 。写下自己的疑问和新的创意。把书当成笔记本。
当然,你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符号,但不管怎样做标记,都要做到快而准,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标记术,关养成习惯。这样,就可以对作为线索的信息进行取舍选择了。
3、从投入读书切换到产出型读书
本书的最后,作者告诫读书者,从只局限于投入的读书切换成创造价值的产出型读书,构建属于自己的体系。我很幸运,现在已转成产出型读书。
一年前,我读书仅在于喜欢,没有目的性,没有选择性,到图书馆走一圈,看到哪本顺眼的书就借回来,每个月会借五六本,看完的也只是看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有时候朋友问起我什么书好看,讲的是什么内容,我几乎很难答得准确,因为有些书连书名都忘记啦。后来,我觉得这样太没意思,看了这么多书总得留下些什么吧,于是开始学习书评写作,然后链接到免费领书资源,再每看一本书发表一篇书评分享,还偶尔得到金钱上的奖励,就在上月其中一篇书评获得了头条号的“青云计划优秀奖”,这种产出所取得的获得感无法形容。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信息大潮时代,只有我们掌握有效“阅读技术”, 才能获得更多的高质量有用的信息,才不会淹没在信息洪流中。无论你是处于读书的哪个阶段,都能在这本书上找到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