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神话中有阿修罗,八部众之一,六道之一,男极丑而女极美,因其虽有天福,却无天德,故也称之为非天,阿修罗本性善良,但因其常常有嗔恨之心,执着争斗之意志,终还是被认为不属善类,且由其有福无德,死后轮回,极易堕入恶道。
我第一次接触阿修罗这个概念是在CLAMP所绘漫画圣传之中,阿修罗因其父上任阿修罗王违逆天令以及压抑本性,故出生之后不辨男女,在觉醒破坏天界之后陷入沉睡,之后被天帝之子孔雀救醒,与夜叉王共度余生。
这部漫画里的阿修罗极其俊美,跟神话传说中截然不同,但是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一颗嗔恨之心,对其母的仇恨,对帝释天的愤恨,还有对整个世间美好的憎恨,最终让业火在天界盛放。
其实艋舺也是这么一个场景,前几天重新把电影翻出来看时,跟七年前初看颇有不同,七年前第一次看觉得意义是三小,义气才是一切,就像是电影最后赵又廷饰演的蚊子对阮经天饰演的和尚说的那般,你以为你在混黑道,其实你也在混义气,友情。
黑道在年少时看来是美好的,因为有福同享,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混好了就可以像几个大佬一样,白日里闲时做饭,夜里去酒吧勾栏。
但是这么几年过去了,重新再看时,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灰狼,也是导演纽承泽说的那句台词:我们曾经都以为我们是风,最后才发现我们是草。
说的是命运的不可抵抗和个人力量的渺小,所以对于灰狼而言,枪比刀重要,地盘比情义重要,而江湖,他才不是混江湖,他混的是彻彻底底的黑道。江湖算什么,那是年少时候的梦罢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说到底江湖就是人际关系的综合,是一个远离庙堂的半隐形社会,因为武侠小说的流行,我想在华人文化圈人人都知道有江湖这么个地方,但是究竟如何进入江湖,又如何才算是闯荡江湖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但现在电影、小说中,江湖意味最浓的就是黑社会了,里面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也有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情义,还有带着小弟为一件可能微不足道的事情奋力搏杀的仁义,可这都只是梦罢了,一个无数作家写手为我们建筑的一个美好的幻梦。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绝无仅有,司马迁笔下刺客列传里的刺客都没有好结果,而现在国家机器、暴力机关日益严密的当下,这样的侠客更是没有生存空间,法律解决不了的事情,以杀止杀也只能搭上自己的性命。
所以在艋舺里,真正那些大佬所做的仅仅是相互牵制,维持着这一片地区的宁静,卖卖高山茶,收收保护费,给片区的商户一个安心,这一平衡俨然已经成为了除政府外的另外一种权力机构,凭借的是信义还有自身暴力的维护。
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平衡极易被打破,身体的强健,对于刀剑的使用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的痕迹,一把枪,轻易地可以胜过一个武学高手,就像是鸦片战争时的英国用炮舰轰开了满清的大门。所以大佬在好不容易击溃几人的围攻后还是落败在一把小小的手枪之上。
其实也不能去责怪年轻人的选择,既然入了黑道,就像阮经天同赵又廷说的,挡路者死,谁还有得选啊。黑道就是如此,在里面生活就得体现一个混字,不能想太多,周围的人都是浑浑噩噩,去思考去琢磨的像是阮经天,背叛兄弟,杀害大佬,为的是未来,给自己的理由是曾经大佬为了上位也害过他父亲。
而除了阮经天饰演的角色,另外一个清醒的是陈永仁,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警察身份,所以在无间道里,他需要心理医生,才不至于疯狂。混黑道,既然混了,就不能多想,为义气,为情分,还是什么,都可以,就别问意义了。
艋舺里,其实每个人的特点都非常明显,欲望之强烈从屏幕外都能感受得到。
志龙享受余荫,其实并无大志,亏得是和尚给他当打手和军师;白猴是打手,纯粹的肌肉欲望;而还有一个,因为实在不喜欢那个角色,名字我不记得,是混子,卑劣而市侩;蚊子,电影的主角,把黑道混成了过家家的半吊子,所以才会那么青春莽撞,像极了大部分期待江湖的年轻人。
江湖呀,尽管享尽了富贵,总归还是落入恶道,等着你的樱花,花事一过,也都苍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