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教育案例所涉及到作业态度问题,当然这是很多问题在作业上面所做的集中反应了,我的意思这个学生应该还有其他问题,只不过在案例中没有做过多的说明。
所以说,这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书写,能够抓住学生的具体问题,来综合评估他的日常表现,然后再尝试寻找策略,言简意赅却能一击必中。
现在的学生不写作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据我观察就像这个案例中所反映的,并不是因为孩子没有办法完成,作业的量太大和太困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而是因为态度问题,就是孩子并没有写作业的主管愿望,很多时候却又恰恰相反,大部分孩子对作业是抵触和懈怠的,这也可以说是所有错误学习态度的集中体现。
不写作业,或者是应付作业,要不就是抄作业,在学生的学习中特别普遍,我的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他们把这作为解决作业问题的主要选择。
这里边并不是只有基础差的学生才有这样的问题,很多成绩不错的学生这样问题也很严重,所以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据我看先要排除环境因素,就是有这种作业态度的人多不多。
如果人很多的话,就要作为一个教育话题,来拿出公关的态度,和家长结合起来,争取更多学生的转变,从而用作业的转化带动学习的综合改变。
但是,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比如说案例中的这个孩子,显然是对作业缺乏兴趣,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应该是在日常管理上较为宽松,没有养成作业习惯。
这一样要联合家长,争取其他学生的支持,只不过工作的侧重点不一样,最后就是作业的因人而异问题了,要区别对待这一个孩子。
有的作业太容易了,让这些孩子提不起兴趣,假如能够加大刺激力度,比如说进行作业比赛,还是有可能实现转化的。
不过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一直做比什么都重要,没有一直做的态度,就不可能有这样学生的彻底转化,所以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注意这里的一直做,既包括学生自己的一直做,也包括教育人员的,还有家长也要一直做,就是形成一直做的合力。
当然了,如果有教育的眼光的话,这也是一个教育的契机,通过转化这一个,进而转化大多数,通过作业问题,解决学习问题。
可以说这个时候,作业已经不再是作业了,他包括了更加丰富的教育内容,就像作业出现了问题以后,也是孩子很多问题的集中展示。
遗憾的是案例中对孩子的一些具体信息还太模糊,想要用王晓春老师的教育诊断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实现因人而异的教育还太难。
所以只是因为孩子的作业态度,而带来了作业问题,进而影响到了该生的学习,这也许可以作为一个深入研究的开始,也可以作为撬动教育变化的支点,只要我们足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