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家长们的抱怨,为什么自己孩子不会写作文,要不就是一大堆口水话,还是看起来全是正确的废话?为什么有一点时间,不管是小点的孩子还是大点的孩子,都会痴迷于在手机、电脑游戏中寻找虚拟自己的快感?
其实,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现行教育中,有个最缺失的部分,那就是没有让孩子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深度理解“我是谁”的使命。
只有清醒认识自己的人,才会懂得自己生命的使命,才会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才会懂得这一辈子应该怎样去为自己的使命责任奋斗。
02
遗憾的是我们现行的K12教育,太多知识性的内容占据了孩子们全部的时间,以此交换出孩子们看似满意的应试答卷。
可是却没有让孩子真正拥有可以去思考人生的时间,根本没有去感受自己内心的真实自我的机会。
孩子们在小小的年纪,就开始与一次次的考试不停交锋,最后头脑变成了一个储存器,不停的储存并更新这些应试攻略。一遇到题目,就从头脑储存器中快速提取相应的对应信息,头脑被大量这样的信息占据,根本没有可以停下来休息和反思的空间。
03
其实我们都知道,过多这样的信息充斥大脑,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这样大量知识性的信息,反而会阻碍思维方式的提升。
这是一件隐蔽而可怕的事情。
就像松浦弥太郎在《100个基本》的人生信条中指出:“平时所见所闻所听是知识而不是资讯,知识一旦增长,会令自己的头脑放弃主动思考,所以知识有一些即可,我们要成为什么都能思考,而不是什么都知道的人。这个世界的知识已经太多了,就算不刻意学习也会渐渐增长,所以有时候要努力忘记一些知识。”
是时候,让孩子们思考“我是谁”,用心感受自己的使命和存在的意义了。
04
今天,我在绘本《森林里的小猫头鹰》中找到了答案,看到这只小猫头鹰在故事中,一如好莱坞大片中那些孤独的英雄去探寻自己的生命之旅,我有着说不出的感动。
生命的意义不正如此?
这本绘本非常奇特,全文只有34个字,却将认识自我与找到我是谁的使命融入其中。也许这样最复杂又最简单的人生,我们看待的眼光和心境都会不同。
想一想,生活中有多少成人,至今还欠着这样的一堂人生思考课?
05
我们忙忙碌碌的求学,拼命的奔跑,生怕落后于别人,我们看不见周围的风景,没有时间走进大自然去呼吸,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使命。
我们一次次站在人生的关口,以为顺利地通过一张张有形的试卷,就会在我们的人生护照中盖下一个pass的章,然后虚幻的痴迷于这种来自外界的认可,不断从众走向下一个关口,排队去盖那些越来越多的pass章……
然后我们凭借着这样的pass章,走进工作岗位,熬到适婚年龄,遇见一个和我们同病相怜的人,然后组建家庭,抚育下一代……
匆忙间,我们的人生已走过了30、40年,我们才会发现,除了岁月留给我们的烙印,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究竟收获过什么?我们得到过什么?我们为自己活过吗?
“我是谁?”这三个简单又有分量的字,我们有答案了吗?
也许有人有,更多人没有吧!
在人生这场试卷上,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不停的书写,这个忙碌赶考的过程,根本没给我们机会思考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06
我们曾以为自己这样的辛劳,是为了让下一代过一种不同于我们的生活。
但我们竟然会不知不觉中,变本加厉地把很多我们自己都没有完成的人生愿望,压在一个刚刚上路,身体还很单薄的小小少年身上。
他才刚刚上路,旅途还很遥远,为什么就已如此负荷满满?
就像故事里的小猫头鹰,在五光十色的大自然色彩与光线变化中,它始终独自出现在大自然环境里,它独自在森林,见到身形庞大的野兽,害怕并惶恐不安;它尝试勇敢的上路,慢慢变得高大、强壮甚至英俊、美丽,它曾在天空中独自飞翔,他曾与月亮和太阳相遇……
07
然而心中装下整个世界的小猫头鹰,终于懂得“我”无法成为太阳、月亮,甚至不会成为那些比自己身形更庞大的野兽,“我”就是我,“我”就在这里,“我”就是独一无二的猫头鹰。
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才会有真正的使命,才会清晰的看见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勇敢的小猫头鹰孤独着、倔强着、坚持着……
终于有一天,小猫头鹰以独立的人格出现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中,当它开始进入社交领域,开始遇见其他的猫头鹰时,它依然会肯定自己,以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与自尊体系,用心演好自己人生的这场直播。
没有造作,没有迎合,因为它心中始终有“我是谁”的完整回答。从它闪闪发光的纯净眼神中,我们就可以知晓一切。
愿每一个小孩都不再是盲目被动孤独的小孩,都能在童年时有过对自己的人生使命的深思。
别总忙着去奔跑,停下来,静静的想一想。
走得太快,容易丢了自己,最后返途找到的自己,怎么就成为了别人的影子?
那么,我又是谁呢?我在哪呢?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业内最高大奖。
10岁帅哥的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部分图片选自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