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我在琢磨如何写小说的时候,总觉得有个难题:如何有针对性的展示故事的背景,展示该展示的,隐藏要隐藏的。很难做好,总觉得很零碎。今天学到一个概念“知识诅咒”,即一个知道了知识的人,很难去体会一个不知道这些知识的人感受。比如说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有互联网、电视机、手机和全球化的信息流通,各种娱乐方式。我们会觉得古人过的太苦逼了,通讯基本靠吼,娱乐基本靠手。皇帝也不过多睡几个女人,看看宫女跳舞。如果稍微过分一点,大臣们还联名上书反对。从我们今天视角出发,古代无趣至极。如果位置调转,我们如果生活在古代,更加无法想象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所以,假设我要写一篇关于古人为题材的故事,所有外在的服饰、饮食、交通、政治、生活状态等等都可以通过历史考古获得,但他们的心态比较难以把握。心态与主角的生存状态、思想潮流、知识结构、年龄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只有通过阅读,阅读那个时代的作品,去理解、感受、体会那时候人在所思所想。
当我们在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的时候,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对自己无意识的部分视而不见。我们总是不自觉的认为别人理解我的处境,理解我说每一句话背后的原因。日常生活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作为一部作品,这是一个巨大的坑。没有读者有义务和能力脑补你的处境,脑补你所经历的种种。如果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一个花匠化身为超级英雄,或者一对父女当街拥吻,这会被读者打上“胡编乱造”的印象。一个这样小小的细节造成整部作品的崩塌。我就遇到一个这样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是矛盾文学奖作品,二十年发行超过百万册。当所有的情节和情绪汇聚到一个顶点的时候,冷静的我忽然发现女主对7岁左右发生的事情毫无记忆。这完全不符合我对世界的认知,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瑕疵,整本书的情节就崩溃了,不成立了。讲真,看到那里的时候,我觉得简直浪费自己的时间,看了这么一部名不副实的作品。进而对矛盾文学奖作品有了不信任。
《你能写出好故事》这本书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几种改进的方法,这里不赘述。雪漠创意写作班的方法貌似更高明一点,把自己作为一个角色代入到场景中,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人物的心,体会他的种种情绪,从心中流出人物的心。这个时候作者不是作者,作者就是人物,读者直接在与人物对话。让作者消失,这是一个高明的写作技巧,不,这不是技巧层面的事,而是心法,是境界,是智慧。这种写法需要日常训练,除了练笔的训练,更重要是智慧的训练。当我们具足定力和智慧的时候,就能化身为任何一个角色,写出属于这个角色的好故事。
你能写出好故事,最后一个法则:使一个人成为作家的唯一途径就是写作。守着书桌,日复一日,不找借口,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