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拿出一支红色的圆珠笔,在崽崽眼前晃了晃:“宝贝,这是什么东西?”
他很诧异地看着我:“套路我吗?这不就是一支红色圆珠笔?”
是的,对于你我来说,它是一支笔,是用来写字的。
我问他:“假如一只小狗进来了,我把笔在它面前挥一挥,狗狗也会认为这是一支笔吗”?
崽崽说:“怎么可能?狗又不会写字。狗狗应该觉得这是个磨牙棒或者玩具吧,它会闻一闻,然后叼到嘴里咬咬。”
对于狗狗来说,这个我们称之为“笔”的物品,可能只是一个磨牙玩具。
假若狗狗也认为这是笔的话,狗狗也许会用爪子抓起这支笔,给它的恋人写情书,“我想念你美丽的大眼睛”。
我又问:“那我手上这个物品到底是笔还是磨牙玩具?你和狗狗究竟谁的看法是对的?你认为它是笔的看法正确?还是狗认为它是磨牙玩具的看法正确?”
崽崽想了想说,“动物也有观察的权利,人或者狗的看法,可能都是对的。”
没错,人和狗的观察都是对的。对于人来说,它可以是笔;而对于狗来说,它可以是磨牙玩具。
2.
“假设现在狗出去了,人也出去了。这个时刻,整个房间都是空的,只剩下被你称为‘笔’的物品在房间”,
我把笔放在地上,接着问崽崽:
“那么,这个物品在空房间里,是什么东东?”
崽崽说:“笔或者磨牙玩具,两种可能性都有。”
我问他:“此刻,不受任何观察者影响的情况下,这个物品,本质是什么?”
他又想了想:“应该什么都不是吧,它既不是一支笔,也不是一个磨牙玩具。”
是的,这个时刻,没有受任何观察者影响时,这个物品可以什么都不是。
它既不是我们眼中的笔,也不是狗狗眼中的磨牙玩具。
3.
我再次把“笔”这个物品从地上捡起来,问崽崽:“所以这是一支笔吗?”
他说:“是啊”。
我问他:“那它是个磨牙玩具吗?”
崽崽说:“对的”。
我问:“所以它可以既是一支笔,又是一个磨牙玩具?”
他答:“可以”。
我问他:“可是,房间空无一人、也空无一狗的时候,它既不是一支笔,也不是一个磨牙玩具?”
崽崽回答:“也OK。”
我问:“所以这四者都对吗”?
他说:“没错”。
是的,对于这个物品,它可以是笔;它可以是磨牙玩具;它可以既是笔,也是磨牙玩具;它可以不是笔,也不是磨牙玩具。
在物质世界,这个物品,是一个客观存在。
但在人的世界和狗的世界里,它也许会呈现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而且都同样有效。
对人来说,它作为一支笔是完全有效的;对小狗来说,它作为一个磨牙玩具也是完全有效的。
这就是《金刚经》的精华智慧之一 -- “空性”。不是虚,不是空,不是无,真正的“空性”是一切万物和合的真相。
4.
世事皆如流水,不变的是变化,永恒的是空性。
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的人、事、物、思想、情绪、行为,其实都如同这支笔一样,本质上充满无数种可能,即万物潜能。
比如手中的物品,在我的眼里它是“笔”,在狗狗的眼里是“磨牙玩具”,在大象的眼里它是A,在蓝鲸的眼里是B,在小鸟的眼里是C,在圣人眼里是D, 在佛陀的眼里它又是E。
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观察者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万事万物具备无限的可能性,就是空性。空性,并不排斥任何事物,且涵盖了万事万物。
“这个物品是空性的。作为人,你在这一刻确实只看到‘笔’”,一个关键的问题出现了”,我问崽崽:
“那你认为它是‘笔’的这个观念,是从‘笔’本身传达过来给你的,从你的心和脑传达过去给这个物品的呢?”
他仔细思考了一下:“如果我认为它是‘笔’的观念是从‘笔’本身过来的,那么狗也会认为它是‘笔’,可以拿来写字。但很显然,狗狗看到的不是‘笔’。
所以‘笔’的概念,不是从物品本身来的,是从我这里传达出去的。”
是的,如果“笔”这个概念来自于“笔"本身,狗也会看到“笔”。由此可见,我们对“笔"的认知,并非从“笔"本身而来,而是从我们的意识当中而生。
面对同样情境,每个观察者的意识当中,都有某些与他人不同或相似的认知,我们称之为“种子”。
5.
“种子”,是我们过去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面对世界的结果。
从小到大,我们通过思想、言语、行为各方面种下了“种子”;现在,“种子”成熟,创造出我们正在经历的事和遇到的人。
那么,崽崽怎样在意识里创造出这支“笔”的呢?
也许是他曾经出于善意,将笔分享、给予他人,或帮助过别人拼写。在意识里,他种下了一颗“种子”。
今天的这一刻,当崽崽看到这个物品,他的那颗“种子”就从潜意识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开花结果。
于是认知就形成了:这是一支“笔”,可以用来写字 -- 这就是这颗“种子”运作的过程。
就像自然界的种子一样,意识里的“种子”通过思言行,种在人心这片田地,逐步长成果实,呈现在我们的世界当中。
“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
了解“万物皆空”之后, 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潜能,面向可能,通达势能,安住空性不着相。
明了万事皆从“种子”而来,我们唯有怀着谦卑的心,时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以大出世心,行大入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