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每天早起第二件事就是坐在桌子前,打开录音软件,摊开一本书朗读10分钟。已经坚持有一段时间了,最开始录音的动机是因为看到手机里的听书app有了录音功能,很好奇的打开后,发现里面还有剧本可以朗读。大多都是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的选段,这正好是我最感兴趣的。试着读了几段,自己听着不太满意。这是我的声音吗?好像公鸭嗓一样稚嫩的口音。
其实在这之前,我曾经在另外一个广播平台录过法制相关的节目,算是自己的一个小爱好。因为我曾经的专业是法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做法务部主管工作。接触的法律比较多,同学朋友如果闹离婚或是打官司的时候,都会找我问问该怎么办。后来因为身体原因赋闲在家几年,这门手艺也就没几个人知道了。
去年和新认识的朋友在闲聊的时候,说到了合同和法律的事情。我提了点自己的看法,可能给朋友造成的感觉是一个专业人士。在朋友的追问下,我从把以前的专业和经历挑了几件简单的说了。朋友是个热心人,他感觉不能浪费我的才能,就邀请我到微信群里每天给大家讲一讲法律相关的内容,最好是和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我一想能帮大家提高法律意识也就答应下来。
从第二天晚上就开始在微信群里用语音每天讲10分钟的法律小知识。没过几天我发现如果用语音这种方式会造成大家的不便,比如在听讲座的时候,会经常遇到有人发消息过来而被打断。所以就找了一个能录音能转发链接到微信的app开始录制节目,每天录完后传到网上生成链接后再转发到群里。如此坚持了1个月后,嗓子始终发炎难以坚持下来。只能和朋友告假去医院治疗,母亲心疼我的身体,也禁止我多说话,不要再录音了。
因此我这一停就是半年多的时间,期间朋友问过我什么时候恢复讲座,我也只能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他。虽然朋友体谅我,让我不要录了,养好身体。可自己心里总是有所亏欠,感觉没有能够坚持下来,确实很可惜,心里一直装着这件事。
前段时间,看到网上热议《朗读者》,好奇之下看了第一期节目,觉得很有趣。是的,是很有趣,而不是很喜欢。因为我虽然接触朗读的时间很早,在小学就参加过朗读活动,中专的时候又当过校园电台的导播客串过播音员。可是我一直对朗读的热情不高,因为在我看来,朗读和阅读都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而阅读的效率要更高。
母亲曾经多次告诉我当年她在自考时候的自学经验,那时候她白天没有时间拿书本看书,只能自己一边朗读书本,一边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在做家务的时候,就把录音机打开,一边忙碌一边听。我试过几次,总是感觉看书比听书记得更牢固。就把这个方法搁置起来。
这几年,我因为身体,很难坚持时间坐起来看书,很多时候只能躺在床上闭着眼听东西。最开始是听郭德纲的相声,让自己开心。再后来就是听故事听评书,让自己解闷。好像又回到小时候,每天抱着广播匣子听评书的时光。再往后,就是听一些讲座,慢慢坚持下来用靠听广播的方式学了一些知识。算是习惯用广播伴随自己的生活了。
但我依然对广播录音朗诵这些兴趣不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广播里有很大内容是交通广播和音乐广播。而我对新闻和歌曲兴趣不高,尤其是当红的流行歌曲不感兴趣。不是我不喜欢流行歌曲,而是因为流行歌曲太多,我没有时间去需找我所喜欢的歌。而我翻阅各个流行榜里面大多数歌曲在听的第一分钟就让我不再想听,换到下一首依然如此。反复几次就不再听了。 至于歌,其实不听也就慢慢习惯了。让时间去淘汰,剩下的就是金子。
而真正让我想朗读一本书的起因,是因为有人想听世界名著。我试着读了一章《傲慢与偏见》,没想到还能被人喜欢。从此就开始每天读一章,慢慢的现在已经要读完第二本书了。读书和朗读是完全两个感觉,读书对于我看到是数字是逻辑是情绪,而朗读对于我看到的情绪是画面。为了不被朗读伤害自己的嗓子,我学习如何科学发声,如何吐字归音。这些知识以前很难能找到,现在都能通过互联网手机找到。
这次我在录完一本书后才把第一章发给我的朋友。他听后马上联系我,要我每天都把录的书发到群里给大家听,他说这种讲故事的形式很好,不枯燥而且还能学到知识。非常适合没有时间的人。很多朋友在我的朋友圈里发现我的朗读后,他们也留言鼓励我。还有的人说,她从来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内容,以前只是知道一个概念,以后要每天都听。还有的人邀请我专门把经典文献录下来,让更多的人通过声音学习。
很感谢大家的认可,同时我也知道自己还差很多。我只是一个业余中的业余。只能说是抛砖引玉,让大家知道原来我们普通人还可以这样做。让大家不再认为播音朗读是播音员的事。现在我的母亲,老姨都开始学会录音,每天自己在睡前朗读一段声音。慢慢的,我发现通过朗读流传下来经典文字,我们的日常表达也在进步。不再是说那些无味如同白开水一样的市井话语,开始说优美的词句,自己的声音不再是刺耳高调,变得低沉柔和。现在二舅也要开始加入朗读中来。没想到,这么多年我们突然有了一个共同的爱好,朗读!
让我们用声音联系,用文字记录,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