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找不到北的面试

  自从1999年在美国读完研究生毕业后,前前后后换了五六份工作,面试了不知多少次。经过美国职场的千锤百炼,我作为一个IT行业的资深工程师,已经可以做到在面试过程中脸不红心不跳,淡定自如地应对各种大小突发状况。无论是着装、坐姿、眼神,还是对专业问题的回答,都可以做到无可挑剔。哪怕是“外强中干”,有时候不得不睁着眼睛夸大一下自己的经验和背景,但凭借一张真诚自信的面孔,也足以让对面的HR经理放心点头。

  当然,谁也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的。今天的“老白领”,也是从当年那个懵懂的学生妹慢慢“熬”过来的。

  2000年前后正是美国IT行业泡沫高发期。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计算机人才炙手可热。即使只学了几门编程课、没有正式学位,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1999年夏天我还没毕业的时候,学校的公告栏上贴满了前来招人的公司简介,甚至学校专门开辟了一层楼作为初试的场地。

  那段时间,同学们见面时总要重复问一句话:“你几个复试(下一轮面试)了?”每当我被这样问,我只能一脸羞愧地摇摇头,真为自己给计算机系“丢脸”感到无地自容。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别人手握多个复试机会、意气风发,我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不免疑惑:我也不至于那么差吧?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回头想想,我来美国之前,只在一家中国公司工作过。当时所谓的“面试”,不过是朋友把我引荐给公司老板,坐在他办公室里聊了几句,就说我可以来上班了。我还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我穿的是牛仔裤配羽绒背心。所以严格来说,当时的我几乎没有任何面试技巧的概念。

  出于“对公司负责”的态度,我天真地以为面试就应该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因此,每次去初试,我都穿上衣柜里最花哨的一条裙子。几个公司下来,我隐约感觉到面试官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有的甚至几乎没怎么问问题就站起来请我离开了。

  直到去惠普公司(HP)面试,那位年轻的白人女面试官看到我像只花蝴蝶一样走进来,嘴角不自觉地翘起。20分钟的面试,她问了不少问题,却始终低头看文件,几乎没抬眼看我一眼。临走时,她语气温和地说:“你这条裙子真漂亮。不过面试的话,也许穿正装会更好一些。”这一句善意的提醒,真是救了我的命。

  后来我才知道,在美国面试,对着装有非常明确的潜规则:男士必须穿西装、打领带;女士必须穿深色正装或套装。

  服装问题调整过来后,复试通知也接连而至。复试通常要求去公司总部当面面谈。我收到的第一个复试通知来自柯达公司(Kodak),总部在纽约州的罗彻斯特(Rochester, New York),在美国东北部,隔着安大略湖与加拿大相邻。面试安排在周一上午八点,并从早餐开始,我需要在周日晚间抵达罗彻斯特,入住公司预订的酒店。

  他们为我预订的航班需要在费城(Philadelphia)中转。对于我这个从未在美国独自旅行的人来说,这算是第一次实战考验。临行前,先生千叮咛万嘱咐,让我转机时一定要看清楚机票上的登机口号码,还要对照机场大厅的大屏幕航班信息。我对他的不放心不以为然:“哼,我傻呀?还能丢了不成?”

  事实证明,一切都“太顺利了”。飞机准时起飞、准时降落,费城转机的过程也没有任何问题。两趟航班时间间隔不长,又是同一家航空公司,登机口离得很近。我还从容地去了一趟洗手间,再慢悠悠地走到下一个登机口。

  因为机票上印着登机口号码,我也就没多此一举去查看大屏幕的最新航班信息。登机口的工作人员微笑着接过我的机票,检票、放行,还温柔地祝我“旅途愉快”。飞机上乘客不多,我一个人美滋滋地占了一整排座位,从费城飞往“罗彻斯特”的航程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一路睡得香甜,直到飞机落地。

  下飞机后,我随着人流来到行李转盘等行李。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看着别的旅客陆续拿了行李离开,我心里顿时咯噔一下:糟了,航空公司把我的行李搞丢了。更糟的是,第二天面试要穿的衣服也在箱子里。

  我越想越气,心里打着鼓去找行李挂失柜台。打算好好“教训”一下航空公司。

柜台坐着一位胖胖的美国大妈,看着我气冲冲地进门,用和颜悦色的语气问我:“行李丢了吗?请告诉我航班号,并出示一下机票。”我一边递过去机票,一边絮絮叨叨地埋怨:“我明天一早要面试,衣服都在行李箱里。现在你们把行李丢了,我可怎么办呀……”

  她一边听我说,一边看看我,又看看手中的机票,等我倒完苦水,笑着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孩子,你不是把行李丢了。”

  “啊?”我愣了一下。

  “是你的行李把你丢了。”

  我以为她在开玩笑,睁大眼睛问她:“你什么意思?”

  她语气柔和地问:“你本来是要去哪儿?”

  “纽约州的罗彻斯特。”我脱口而出。

  “那你知道现在你在哪儿吗?”

  我一听这话,顿觉不妙,只能怔怔地摇摇头。

  “你现在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斯伯勒(Greensboro, North Carolina)。你从费城不是往北飞,而是往南飞了一个多小时。”

  我的脑袋“嗡”的一下彻底空白了。

  天呐!所有的巧合我全赶上了:登机口临时改了我没看见,检票的空姐没仔细核对票面,居然让我登上了错误的航班。而偏偏我那个座位上也没有人;连飞行时间都差不多——只不过方向完全相反。

  航空公司还算有担当,承认是他们的失误。他们为我安排了附近的酒店过夜,并重新订了第二天一早飞往罗彻斯特的航班。虽然错过了与其他应聘者一同开始面试的时间段,但这已经是当时最好的补救方案。

  第二天,我快上午11点才赶到柯达公司总部。人还没站稳,“工程师找不到北、飞错州”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公司。我不仅省了他们的早餐和午餐,还把原本分散安排在一天的六轮面试压缩到了半天之内。

  面试我的各位主管见面第一句话几乎都是:“你还好吗?格林斯伯勒天气如何?”虽然是初次见面,但个个说起话来都像老熟人,似乎不拿我打趣两句就不过瘾似的。连HR的秘书在最后送我出门时,还特别叮嘱:“祝你返程一切顺利。我额外祝福你,因为我知道你会需要的。”

  这次“找不到北”的面试之旅并没有影响柯达给我发offer(工作录用通知)。也许他们相信,一个误上南飞航班的工程师,不会在代码里也如此“迷路”。

  不过,出于我个人对职业形象的考虑,我最终没有接受这份工作。自那以后,无论坐飞机去哪里,我都会反复核对登机口与航班信息。谁知道哪天老天爷心情一好,会不会把我送上一趟直飞相反方向的国际航班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