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系列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打卡第三次 第二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系列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作者:尹建莉
尹老师解释了溺爱和爱的区别,强调自由不是放任,而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主,有自我的选择权。
我也相信,不会有孩子“故意”要和家长对着干,如果真是这样,那也一定是家长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既然你来挑战我,那我也会挑战一下你,这点我深有体会,小宝现在经常这样,什么事物在他眼里,只有二类,好吃的,好玩的。什么东西都是新鲜的,如果不自己尝试一下,怎么知道是什么,怎么知道怎么“玩”。今天带着小宝去接姐姐(在闺蜜家玩),还没进门小宝就发现了一件和自己家门不一样的”好玩“的,就是邻居家的防盗卷帘门,然后不停的在那里拉开,合上,拉开,合上,姐姐收拾了大概有五分钟,他就玩了五分钟,最后说要走拜拜的时候,还摇头,那意思是我还没玩够,不想走。虽然我也知道孩子去玩别人家的门对成人来说,会有点尴尬的不好意思,但我还是厚着脸皮没管他,只是提醒了他一句,小心夹手。等我们都要走了,他还在那里玩,这个时候如果我强行把他抱走,他只会大哭,如果我就以”我走了,你慢慢玩“又会有点”威胁“的意思,最后我还是在电梯门口等了他一会儿,说电梯快到啦,小宝自己就和婆婆拜拜手,然后过来了。很开心的上电梯,然后我告诉他按哪个键,他就按哪个,但是我也说了,只能按一下哟,不可以乱按其他的,他也会乖乖的。孩子就是这样,你尊重他,他也尊重你。
尹老师举了一个玩马桶里的水,喝马桶里的水的例子,这里我个人并不是很认同。自由不是放任,可以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试错权。我个人会觉得,这些事,应该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在没有影响到别人的前提下,特别是伤害到别人的前提下。比如孩子打架,我也理解,但总还是不至于看孩子打架而没有任何行动,这种无动于衷的表现,我就会把它判断为”放任“。孩子要玩马桶里的水,如果我真是在那个时间可以把马桶刷干净,可能孩子也不想玩了,遇到这种问题,我一般会二种做法。我也会给选择给孩子,要玩马桶的水可以,要等我刷干净,不然我们可以换一下,去玩盆子里的水,甚至去玩雨地里的水。另外,喝马桶里的水,我是绝对要制止的,凡事都要有底线,不能说孩子拿着把刀要划拉一下,我也去给他这个”试错“的机会。喝马桶的水,如果我同意一次,就会意味着有第二次,第三次,这种影响健康的,甚至超越我的”底线“的行为,如果孩子做了,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影响了我,首先我要刷干净马桶,有必要的话,可能还要消毒,还要冒着孩子生病,长虫,下次继续玩马桶的风险,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家庭舆论等等。超出了我个人可以承受的范围,我还是要”管“的。因为我首先要做好自己,我自己都过不了自己这关的,将来有什么事,我更是会自责,这种行为如果我换个方向让孩子”选择“另一种玩法,对孩子来说,牺牲的会比我牺牲的要小太多了,所以我会引导孩子换一种玩法,也告诉孩子底线是什么。小宝有几次玩马桶里的水,被我看到,就把他抱起来,洗手,然后告诉他马桶里的水脏脏臭臭,不能玩,容易生病,好臭好臭。试过几次以后,孩子也就知道,哦,马桶里的水不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