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琴童数量世界第一
先来看看我整理的一组数据:
我国钢琴的年产量是世界之最,根据乐器协会的统计是年产30万台。
我国琴童数量世界上最多,据统计现在有7000万中国孩子在学钢琴。
目前中国的琴童多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子女。
平均每个琴童至少花费10万元。
学琴的孩子家里,家长最容易提起的是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13岁获得“柴可夫斯基青年音乐家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后,郎朗没再参加任何比赛,与时下众多演奏家借重要比赛获得名次从而成名的方式不同,在拉维尼亚世纪明星音乐会上,郎朗临时顶替发烧的安德烈·瓦兹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演出大获成功,当时,郎朗17岁。
但郎朗跟许多被按在琴凳上的琴童一样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压抑的童年。这是琴童们无法回避的“高密度”练琴时光。
郎朗父亲曾是沈阳空军文工团的二胡演奏员,为了前往北京陪郎朗读书,郎父辞去工作,背负着父辈的梦想,郎朗成为家中唯一的希望。父亲在教育上的高压也曾令二人冲突矛盾不断。
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里记录了郎朗与父亲的两次冲突,一次是郎朗北京的第一任老师认为郎朗是“榆木疙瘩”,不愿再教他,信念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的郎父情绪失控,他怒骂郎朗,父亲甚至提到了“死”这个激烈的字眼。
郎朗最终还是表现出了钢琴方面的天赋和努力,他成功了,然而,对于中国的七千万琴童而言,他的成功,并不具备普世复制意义。
1
每个琴童的背后,都有个伤神的琴妈
这个暑假,原计划带女儿去欧洲旅游的李女士取消了出行计划,原因是:女儿不愿意再学钢琴了,还说要点把火把钢琴烧掉。
“气死我啦!学了3年多,前后花了我将近10万元,说不学就不学了。”提及女儿“罢学”钢琴一事,李女士说,读幼儿园中班时,女儿自己提出想学弹钢琴,她第一个支持,因为不会弹钢琴是她人生的一大憾事。花三四万元买了台钢琴,把女儿送到一位颇有知名度的钢琴老师那学习,每周两节课,每节课学费300元,还得陪着学、守着练。起初女儿兴趣挺大,不到一年就变得不情不愿,每天都得她“押”着练琴。
据调查,孩子年龄在4-12岁的琴童家长中,绝大多数家长都直言“家有琴童”很伤神。武汉某艺术教育中心校长表示,该中心曾经对500多位琴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发现只有2%的孩子能自觉自愿地学习、练习钢琴,如何不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老师和家长共同探索的一个课题。
“最大的投资不是买钢琴、交学费,漫漫学琴路,精力和耐心才是家长最大的投资。”钢琴教育者钟教授如是说。
谈到钢琴,几乎每个学琴的孩子都有一个美好、浪漫的开始,然而在周而复始的学琴道路上,由于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寄托着各种美好愿望的钢琴却沦落为大多数孩子嘴里的“鸡肋”。
很多业内钢琴培训者反映,教学中,碰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家长从小有个“钢琴梦”,由于受到条件限制未能如愿,于是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作为天生的“学习家”,对任何新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初学钢琴时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学琴的过程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这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种考验。
为了让孩子坚持学琴,有的家长威逼,有的家长利诱,可能短时间内起到一定效果,但学钢琴不是只有坐在琴凳上老老实实地弹才叫学,向上艺术学堂采访过钢琴老师曹丹,她就强调,首先要让孩子觉得弹钢琴是件愉悦的事,弹得好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家长的眼睛不要只盯着考级、比赛成绩,不妨多带孩子去听听有水准的音乐会,给孩子讲一讲音乐家的故事,心之向往,自然水到渠成。
大多数孩子会遇到三个“瓶颈”阶段:第一次一般出现在学琴的第三个月,刚开始觉得钢琴很好玩,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真正上课时就会觉得很枯燥。第二次会出现在一年半前后,那时孩子懂一些音乐常识,会弹一些小曲子,但又面临提升学习的内容,就会觉得很难。第三次出现在第三年,孩子面临考级、比赛的一些压力,家长如何理性地看待小成功、小失败,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进退。
什么时候学琴因人而异,如果只是作为一种艺术熏陶,多晚都不迟。但如果走专业发展路线,一般来说5岁左右开始是比较适合的时期。专业钢琴教育者都不主张过早地把孩子“拴”在琴凳上,一是一些乐理知识孩子难以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手指关节太过细嫩,过早弹琴易伤及手指。再则,如果教不得法,还会“斩断”孩子追求艺术的触角。
2
被歪曲了的艺术教育——“十级琴童“,却只有10%坚持了下来
我们的身边涌现出不少小小年纪就通过业余十级的“十级琴童”。
小学五年级小林同学已经考过了十级,还曾举行了个人演奏会,然而他的父母却因此感到更加困惑。
就像许多十级琴童的父母一样,小林的爸妈近来一直想将一件事情琢磨清楚,那就是儿子的这个特长还要不要保持下去,继续学下去还有没有用处,将来学业负担加重,如何处理这个特长与学业、升学甚至将来就业的关系。音乐专业就业面窄,继续深造家长有顾虑。
作为父母总是患得患失,考虑现实的问题:如果朝钢琴专业方向发展那将来的就业范围会非常窄。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只能进入一些乐团、歌舞团与学校里任教,就业确实很窄,但是十级琴童因为学业压力放弃学琴非常可惜。
其实十级不能说明一个人的弹奏水平有多高,而且现在一些音乐老师也实行“应式教育”,就练要考的那几首曲子,这对孩子的音乐素质有时是一种伤害。
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最近在媒体上透露,2017年9月新学年开始,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进行一系列教改,中小学学校将采用新教材,而且将更重视孩子们的兴趣特长。
所以希望那些十级琴童的父母,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要督促孩子将琴继续练下去。十级琴童的成长,需细心规划对于“十级琴童”的“成长规划”,某大学音乐系副教授、钢琴演奏家都以身说法,认为现在不少高校招收“艺术特长生”是出路之一。
老师建议,十级琴童应该继续跟着老师深造,参加各种各样的乐团活动,一般有乐团演奏经验的学生更易被大学录取。还有,老师提醒,现在学钢琴的孩子特别多,但大学的艺术特长生很少收弹钢琴的,不过,如果真的要走这条路,完全可以让孩子中途增学其他琴艺,各种琴艺之间“转行”起来非常容易,而且学钢琴是用来打音乐基础的最好途径。
另外,曹丹老师在之前的线上语音分享课上,也向我们的家长强调,学琴也不一定要抱着太功利的目的,其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学琴可以训练了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意志力。“艺术特长生”这条路其实很窄,每年高校招这类学生的名额非常有限,能够成为艺术特长生的学生并不多,但艺术素养的培养则是长期的坚持。
3
90%琴童,学了钢琴却不会用钢琴
成千上万的琴童小小年纪钢琴考了10级,但一个月不弹琴就会忘记。
“即兴演奏”是学会用钢琴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很多孩子能弹几首奏鸣曲,但是简单的歌曲不会弹。学习钢琴成了考级工具,却不是孩子能用来自我娱乐的工具。
传统教材机械练习,一首曲子弹几个月,最后可能连家长都不愿意听。钢琴只是一件乐器,而不仅仅是考试工具,也不仅仅是个别人的舞台表演工具。喜欢钢琴的人应该把钢琴作为学习工具、教学工具、娱乐工具和生活伴侣。家长是孩子最忠实的听众。如果要送孩子学习传统钢琴参加考级训练,家长应该先问问自己:是否真喜欢传统音乐?有没有去听过音乐会?听过几首传统音乐作品?在音乐会上有没有打瞌睡?如果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应用钢琴教育,那么,一段时间后,请你们不要把你们的孩子与考过级的孩子相比较。
而国外的钢琴培养可能是兴趣所向,乐曲也是广泛涉猎,不会逼迫孩子针对几首特定曲目做长时间大量的重复性练习。
中国的琴童们,日复一日强制性的练琴,小学平常上课那会子每天至少1、2个小时,到了寒暑假那更是噩梦一样的存在,为了考级每周去老师家上三节课,每天在家至少练6—8个小时也是司空见惯的。
原因是,很多家长将级数变成了衡量孩子钢琴水平的标准。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音乐靠孩子长时间感悟、练习慢慢熏陶出来的。过度关注考级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环效应,比如学习方法过于激进,甚至也会出现老师只关注学生完成曲子的情况,而不关心姿势,发力方法和指法的正确性,最终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这样的练习还会产生一种情况:就是有很多学生根本不识谱,他们会弹的曲子完全是靠背出来的,老师弹一句,学生弹一句。
通过这样方式学琴的孩子考出10级过了半年之后,很可能连四级的曲子都弹不出来。“因为他们完全不识谱。我自己也碰到过考出10级的学生看谱还是非常疙疙瘩瘩的。有些6级7级的学生完全一点谱子都不认识,”。这样不懂谱、背谱的学生如果让他们从双手弹变成分手弹,就完全不会了。“可以说他们之前弹曲子完全是靠机械化的身体记忆,一旦单手弹,就无法完成了。这样的学生完全走不远。非常误人子弟。”一位从事钢琴教育十多年的老师说。
学习音乐也好,练钢琴也罢,都应该是一个非常平衡的过程,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在情感、技术以及基本知识等方面均衡发展。
树立正确的钢琴价值观,让不可能成为钢琴专才的孩子们回到现实中来,快乐学钢琴,“学了钢琴就会用钢琴”比什么都重要。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