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本书的书评的时候,特地去豆瓣看了一下,暂时还没有这本书的相关信息。因为拿到手的是样书,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把它读完并做了读书笔记。
中国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他们为社会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更在于其孕育的不同于西方管理学的管理思想体系。在众多的中国企业家中,草根出身,扎根农业,具有良好政商关系的刘永好无疑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其实对于刘永好,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但是深入了解的不多,市面上写他的书除了他授权的《藏锋》之外,能够找到的寥寥无几,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有一个担心,就好像书中写的那样,对于一个企业家的解读往往就像盲人摸象,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摸到的是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大象真正的样子,可能每一个人都没有说对。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这个担心就消除了。因为这本书的成形是建立在对新希望等领先企业的长期跟踪研究,是对新希望六和近年来组织变革的参与以及到新希望一线的调研和对刘永好先生访谈的基础上的。
书中以“常”的目标观、“正”的经营观、“专”的产业观、“实”的人格观、“势”的环境观、“和”的组织观、“度”的决策观、“新”的竞争观、“学”的能力观,以及“柔”的人才观这十种观念,总结了刘永好的一系列重要的管理思想。这些管理要素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不会让人再觉得有盲人摸象的感觉,而是把一个企业家及其管理思想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更为重要的是,就像欧洲的管理学大师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所说,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职业。那么作为一种大众职业,管理的地位明显比在工业社会中重要的多,优秀的管理思想需要被传播出去供别人进行学习,这也是本书的价值之一。
当然如果仅是提炼这些观点,归纳总结刘永好的管理思想,好像并不足以为世界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这本书正好跳出了这种思维框架,其不仅总结了十种管理观念,更是抽丝剥茧,从大量庞杂的资料中提炼出了具有中国智慧的管理理念。比如文中提到的“三角形原理”,即可以假象一个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长带包目标的标准。代表能力的是三角形的高,这个高支撑着整个三角形。而三角形的大小代表了企业(或是一个人)竞争力的大小。合理的情况是,边长比高略长,即有略大于能力的高标准。当高标准的目标实现之后,能力也随之增长了,变得和边长一样长。这时,继续制定下一个略大于能力的高标准,新的三角形就出现了。这个新的三角形以原来三角形的边长为高,同时拥有了更高标准的边长。这意味着,三角形变大了,企业的竞争力也随之增长了。如此往复,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让企业不断成长。像这种具有中国智慧的管理理念还有很多,比如刘永好身上同时具备的费德勒的权变理论和赫塞-布兰查德权变理论的柔性领导力,再比如另外一种“人为为人”的管理理念,这些正是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价值所在。
我记得去年在校对这本书的访谈录音的时候,新希望董事长办公室的李佳对刘永好的一句评论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她说:我有时候觉得特别累的时候,我一想他(刘永好)60多岁了,他也不还在那干吗?他挺有钱的,不也还在那干吗?我一下子就醒了。我觉得仅仅是这一点,这本书就值得我们去看一看。
我一直觉得书评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或许这本书就属于适合我们的书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