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一词突然爆红。
什么是打工人?按照微博上网友的解释,就是“社畜”的另一种叫法。大意就是只要不是稳定工作,都是打工的。
其实这个“打工人”的称呼,是现代年轻人对自己的清醒认识。
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只要不是公务员、事业编、医生、老师、警察等稳定职业的,都是打工的。
你是高薪程序员但是吃青春饭,你是年入百万大老板但是朝不保夕,更别说你只是个普通上班族,那直接就站在鄙视链的底端了。
尤其是魔幻2020年,很多人能不能找到工作都成了问题,大部分人失业待家,没有收入,但那些稳定的职业却依旧发放工资。
所以,稳定到底有多重要,从今年来看可见一斑。
然而,公务员、老师等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打工人”,父母们可是心中焦虑:
“我儿子将来怎么办呐,每天在外面打工,这样以后铁定要中年危机。”
“我女儿五年了还没有考上公务员,但形势这么差,今年必须继续考。”
实际上,工作毕竟是一种养家糊口、赚钱金钱的方式,没必要说的多么高大上,“匠人精神”、“牺牲奉献”这些已经很难说服年轻人了。
大家都想体面地赚点钱,但难就难在这点钱赚得不容易。
谁都想在欺负一下老实人,也都想压榨一下年轻人,但现在的社会人,又哪有那么多能力反抗?
从“打工人”这个梗爆红后,我们不难看出一些情况。
第一,经济仍处在复苏阶段,大家的信心都不是很足,远没有恢复到2019年前的状态。而且高房价直接把未来的消费机会都打了个折,让现在年轻人苦不堪言。
第二,考公依旧是大热门。据统计,所有公务员岗位平均竞争比达11.87:1,截至21日16时,多个热度较高岗位,竞争比超过1500:1。大部分人,尤其是中产家庭,对稳定职业趋之若鹜。
第三,年轻人不再为情怀买单,这些年蚁族、社畜、打工人的梗,就是年轻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什么劳动光荣、匠人精神、牺牲奉献,年轻人是越来越不相信了。
总之,随着疫情过去,经济环境逐渐转好,未来的机会肯定还会有,所以打工人又如何?照样可以闯出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