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你学到新知识的时候,多问一句:这个道理一定是对的吗?有没有反例?这个知识的解释边界在哪里?
2.具体话术如下:这个思路/方法一定能从现状到目标吗?刚觉得这条路走得通,再想想,这条路真的走得通吗?综上所述,这个解释是对的,但这个解释一定是对的吗?
3.为什么要寻找知识的解释边界?因为你只有知道什么地方不能用这个知识解释,这个知识你才算掌握了。“掌握”意味着在知识的边界内解释。
4.比如说,得到很多老师都告诉你:能力要有适当的冗余,兼顾效率和弹性,多学一点现在觉得“没用”的东西,将来环境剧变,你原有优势覆灭的时候,你还有第二个独家优势以生存。所谓“一只眼死,两只眼生”......好,这个道理一定是正确的吗?它适用边界在哪里?有没有什么优势就是不需要的呢?琢磨来琢磨去,哦,原来本质是能力圈的选择。
5.再比如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里,第一课讲战俘营里的经济学现象,得出结论:有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交换,有交易就衍生出一系列经济学规律。因此,经济学规律几乎无处不在。而课后习题中,薛老师偏偏这么问你——有没有什么地方就是没有经济学规律呢?这其实就是在寻找经济学规律的解释边界。
6.总结,今天不总结了。我问你,“知识的解释边界”这个知识本身的边界在哪里?有没有什么知识就是无边界完全普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