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弹古琴,但弹得不好。但老师却为我布置任务让我教授其他同门。这可如何是好,自己都半桶水,如何担负起教导他人的责任。老师看出了我的担忧,给了一本精美的A3大小的素描本,让我画格后认真抄谱。磨砂质感的皮装封面,灰褐色的,配上红色内衬,看上去极具高级感。这么高大上的本子岂能容我糟蹋。
回去后第一件事找铅笔、直尺、橡皮擦,认真划起了直线,不直,擦掉,重划。页面要怎样划等分,标题与内容划分的大小都要分置好。最后到抄谱,为确保不抄错,一行谱竟然也能抄好几分钟。抄一段,在脑子里回忆这段是如何弹的,回忆不了就直接弹,加强印象。每次把要教授的内容事先自己练好,真正象老师备课一样。想想自己平时学琴都没有如此认真过呢,为了对他人负责,这种学琴的态度连我自己都惊讶到。惊讶的还有自己抄谱后对着谱反复弹练的专注度。
想起曾和二师兄说过,我在心烦时会抄《心经》,二师兄淡淡说到,其实抄谱跟抄经一样。抄经之所以能静心正是在专注中忘却烦忧,而抄谱的确达到了这种效果。二师兄早早领悟了其中奥秘,难怪琴的修为也比我们这些同期入门的师兄姐弟高。
在教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教比学的快乐,我的身份不仅仅是教,反过来还学习到别人的优点。杨老师是我教授的对象,杨老师是书画老师,一头银褐发、留着一撮胡须,仙风道骨般,论年龄他是长辈,论入门辈份,我反倒是师姐。仅仅是辈份占了便宜,不然怎会轮到我来教杨老师古琴呢。杨老师学琴的干劲和他的年龄一样足。杨老师曾说,虽然他年纪大了,但仍想挑战自己,看看自己在不惑之年,除了书法与画画,还有没有可能学会其他的。不为自己设限是我在杨老师身上学到的。
杨老师弹琴有个特点,干净、利落,每一个音符都能很清晰地听清楚,虽然节奏慢,但杨老师都很认真地处理每个节奏表现的情感。我弹琴有求快之嫌,或者说是心躁琴音也躁。有些音符还没听清楚,下个音就接上去了。教杨老师琴,不能快。快了,自己教不好,他也学不好。加上杨老师性情平稳,受到他的影响我反倒戒除了一些焦躁。
印象最深的是杨老师在弹奏中对某一音符的理解,他形容“就像蘸在毛笔的墨汁落在宣纸上,然后墨汁慢慢地在宣纸上铺开”,这样的形容,让我加深了对琴的理解,开启了我对琴新的认知。
教是学琴的另一种方式,或者说是让琴艺精进的一种方式。如果想要快速提高技能,那就试试做一次老师。就算只懂教指法也没关系,指法熟悉了,还怕培养不出情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