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朝乐府《西州曲》
成都这几天连续橙色高温预警,阳光完全挣脱了冬寒和春暖,愤怒的炙烤大地。
夏日的午后格外慵懒,我总会不知觉的想到江南水乡里那片碧绿,带着夏日的清新和委婉的河风。
《西州曲》就是这样一抹碧绿的小清新。此曲以景开篇,意在境外,比兴呼应。读它时满眼都是碧绿。那个的久等郎不至的少女,打开后门,脱下鞋袜,棹桨连动,行走在田田荷叶中。她一边荡舟,一边采莲,硕大的荷叶将她全部身形全部隐藏,也将她的心隐藏起来。
荷叶深处,传出邻家姑娘的歌声,温柔而婉转: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的心被荷叶和水隐藏起来,如果你舍不得寻到深处,一定看不见它的颜色。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要见一个的心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是,还好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确认这些。
看看怀里的莲子,又想起亲爱的人来。登上亭台楼阁,登高望远。落寞的看鸿雁飞过苍穹,平静的海面卷起波浪,海风悠悠吹来,南风如果懂得我的情意,烦劳把我的梦也吹送到西州,让郎知妾心。
我们的祖先最初并非都似清宫剧里的格格公主一样在三纲六常中约束自我,存天理灭人欲。
我们的远古祖先们,内心淳朴,情义深重。他们遵从自己内心,毫不修饰自己的感情,就像歌里的姑娘一样直白纯粹,想了就想了,念了就念了。郎不到,妾心忧。你想我,我也想你。如果还是不能见到你,就让南风把我的情谊送到西州,让你知道。
这首乐府诗歌,写景写意极其洒脱,情景交融与荷叶田田,有一种别样的清新和美感。
夏日里,如果能再见采莲的姑娘和那片碧绿,我很想告诉她:南风知卿意,已送至西州。
我相信,深切的想念是能彼此连接感应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p.s:最初知道这首南朝乐府,是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里,结果对这篇文章倒没多少感觉,对文章下面对《西州曲》的注释内容却爱不释手,因为那些句子太过美丽,极富韵律。时隔多年,一想到这些句子,内心仍然对江南的水、江南的荷、江南的姑娘充满向往。总想着有一天能在江南水乡有这样一片水域和荷花,然后沉醉其中,做着一场夏日终年的梦。
附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郎君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他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