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了《邪不压正》。姜文电影,向来以节奏快、镜头多、隐喻深而独具风格,恣意、任性,不但全片充满荷尔蒙气息,还从荧幕里溢出来,逼仄影院各个角落,让观众惊诧、兴奋、莫名或者一脸懵逼,知所云又不知所云。
用小学读后感体来概括的话,《邪不压正》这部电影,通过描述一个男孩在三个爸爸和一场爱情引导下最终完成复仇的故事,映射了复杂的时局背景、多舛的人物命运以及主人公的精神变迁,刻划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民国众生相。
听起来是个简单的故事。只是从来不蹈覆辙,强调自我超越的姜文,貌似更喜欢非线性叙事,不但枝丫满树叉,而且处处皆包袱,让观众在烧脑中难免有愤而想敲黑板的冲动"划重点"好不!包括导演这次另辟的蹊径,其他梗略过不谈,单就非要安排关巧红担当李天然的精神导师(伯乐),我就认为有削弱主线喧宾夺主之嫌,即使关巧红的原型故事独立成章。
其实从姜文电影一路分析过来,不难看出其心路历程:《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对原我的表达,因真而一炮惊天;《鬼子来了》却因太真而不能公映,成为坊间经典;《太阳照常升起》终于过审顺利却遭观众诟病,赔本没赚着吆喝; 于是四年磨一剑,或可说是反思后的迎合市场,《让子弹飞》横空出世,不但还尽人情与欠账,还实现了商业片与人文片的完美结合,牛逼十足地站着把钱赚了。只是,姜文还是那个坚持自嗨的姜文,迎合市场容易,表达自我不易,极度彰显个人情怀的《一步之遥》再次遭遇滑铁卢;于是再次有了妥协的,一部介于《子弹》与《一步》之间的《邪不压正》。
客观地说,《邪》片也不是所有的梗都晦涩难懂,比如让邪恶朱潜龙塑造正还宣传邪不压正,让受过西方(剑桥)教育的唐凤仪当交际花还追求正室名份,让家庭妇女关巧红为报父仇脱胎换骨做侠客,都是以对立对比的方式形成强调或反讽;再比如亨得利医生流利京腔和蓝青峰英汉语言的随意切换,朱潜龙虔诚的认祖归宗和明目张胆的亲日行为,关巧红的"门卫"影评人潘公公和那辆极有来头的西洋摩托车,都全方位白描了一个多元混杂的民国立体江湖。
在我看来,最过瘾的情节当属饭店朱潜龙与唐凤仪互扇耳光那段,各类人物及其心理活动和背景衬托全都一览无余却又留白无限,让人有想再看一次的回味;
最妙的是配乐,呃简直太妙了,协奏曲、歌剧、爵士乐轮番上场,明明剑拔弩张却又舒缓抒情,明明杀伐将至却又温柔浪漫,让人乍听荒诞再听却又浸入,因剧情紧张的心情被音乐放松了身体,像极了上手术台挨刀前的那一针麻醉,清楚且糊涂着。不确定那段著名男高音咏叹调是不是伴随着男主角光腚超人打扮飞奔屋顶时在深情咏唱,我只印象中霞光倾洒在一片青瓦屋顶群落,真是绝了!
说说演员。导演选彭于晏演男主肯定是有商业考量的,虽然男主的肌肉吸睛无数,但个人认为,港台演员和大陆演员在气质上是存有差异的,这和努力无关,类似的例子有郭富城的《最爱》。关于廖凡就一个字:赞!可以预料,在未来的中国电影中,该演员将毫无悬念的成为重量级人物之一,因为他已经具备了一个优秀演员的表演素质。许晴嘛,自身个体优势影响了职业优势,目前两优势基本实现了融合,但距职业优势完全压倒个体优势还需很长的路要走。提到周韵,容易想起陈红,不留情的说她前期作品甚至还不比陈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单项出色就得放弃多项并进,从现实情况看,这种要求显然对她苛刻了。
最后说姜文,饱读书、坚精神、不逐流、不拜金,这种演员和导演在这个时代不多了。但,从拍电影是为了给观众看的层面来说,表达太多容易堵塞,就像天津前两天的大雨致处处皆湖一样,雨没错,但地吸纳不了。从演员角度讲,不知道演姜文电影是什么感受,但他每拍片就拉圈外人客串的招数很有意思,制片人、朋友甚至老父亲都能挨个上镜,想必玩票的感觉一定很爽。最最后,对投资人表示慰问,因为投资姜文电影是需要勇气的,要有进赌场前背水一战的豪迈和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强大自愈能力,单有前瞻性和市场预判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打针疫苗,哦对,绝不能是长生生物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