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发朋友圈?看看题壁诗就知道了!
01
题壁诗,顾名思义,就是题写在墙壁上的诗。古代诗人在名胜、酒家、旅社、寺庙等处,一时兴起,诗兴大发,便会找片白墙,笔走龙蛇,写一首诗,写完后把笔一丢,仰天大笑,真是好不痛快!
因此啊,比起写在纸上或画上的诗,写在墙壁上的“题壁诗”,则更像是古代诗人在朋友圈发的一条动态,可以供来来往往的人瞻仰品读,有些人看得起了诗兴,或许还会唱和一首呢。
唐宋年间,“题壁诗”蔚然成风,出过不少知名的“题壁诗”,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看看吧!
02
· 题临安邸:旅馆墙壁上的诗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青山有青山,高楼外面还有无数的高楼,西湖岸边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达官贵人们被暖洋洋的香风吹得如痴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曾经的首都汴州。
这是一首题在临安,也就是杭州城里的一家旅馆墙壁上的题壁诗。
“靖康之难”后,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贵人们、富商大贾们也相继经营宅第,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生活中。
诗人林升目睹了这一切,十分愤慨,便在宾馆的墙上题了这首著名的诗,对这些“游人们”无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只求苟且偏安、醉生梦死的卑劣行为,进行了讽刺,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林升那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题西林壁:寺庙墙壁上的诗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庐山横看崇山峻岭,郁郁葱葱,绵延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这是一首题在寺庙墙壁上的题壁诗。苏轼游览观赏了庐山的景色之后,在庐山西麓的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这在苏轼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作为文人,苏轼没得说,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
可是作为政治人物,他依然“当局者迷”,而且迷得相当严重,因此后来被贬、被下狱,真是一整个的不合时宜啊!
·题都城南庄:别人家大门上的诗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春天的今日,我在这户人家里看见了一个姑娘,她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分外红润。今日我再来此地,姑娘却已不知去向,只有那桃花依旧,含笑怒放在春风之中。
这是一首题在人家大门上的题壁诗。唐朝诗人崔护在科举考试落第后,到都城长安南郊的南庄踏青游玩,口渴的时候,到一户人家讨水喝,见这家的女孩清纯貌美,遂生爱慕。
第二年崔护又来到这户人家,却发现柴门紧锁,空无一人,失望之下,崔护在人家的门上题写这首诗。
有趣的是,由于此诗中的故事很有传奇色彩,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还以此为原型,创作了一出京剧,就叫做《人面桃花》,后来还被改编为评剧、越剧及影视剧等等呢。
·题破山寺后禅院:寺院墙上的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来到这古老的寺院,初升的朝阳照耀着高高的山林。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花茂林之中。明丽的山色让鸟儿欢悦飞舞,澄澈的潭水令人心静神清。此时此刻唯觉四周一片沉寂,只有钟磬悠扬地响在耳边。
这是一首题在寺院墙壁上的题壁诗,其中的“破山寺”,指的是兴福寺,位于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这首诗描写了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因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了历代读者所喜爱的名句。“曲径通幽”还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意思就是指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朋友家墙壁上的诗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环绕着农田。推开大门,只见两座青山为人们送来青翠欲滴的绿意。
这是王安石写在杨德逢家墙壁上的题壁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休后,隐居在江宁期间的邻居兼好友。
全诗既赞美了杨德逢的朴实勤劳,又表达了王安石退休闲居的恬淡悠闲情怀,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03
好了,以上五位唐宋诗人,五首广为流传又深受人们喜爱的题壁诗,谓家国、谓哲思、谓情爱、谓喜悦、谓归隐,你喜欢哪一首呢?欢迎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