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有些冷清。
冠状病毒疫情笼罩下,北京上演空城计,2环到6环通畅无阻,地铁里三五个乘客包了一趟地铁,庙会被取消,景点关闭……没有一点热闹气息,异常安静的氛围与往年春节相比,显得那么不真实。
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品成了奢侈品很难买到;吃喝等生活用品成了抢手货,超市里蔬菜、米面这些与吃喝相关的产品销售速度快,大家都开启了屯粮模式;我们每天通过热搜、朋友圈了解疫情进展,心情仿佛坐了过山车,忽上忽下地被牵动。
特殊时期,足不出户。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工作多年后最长的一个假期,与家人从早到晚共处一室,面对疫情互相取暖、安慰,通过交流检视是否了解家人,过着重复的日子,与小时候的感觉相似。
两倍于子女的年龄,依然觉得是家里的主心骨。
家中两位老人现六十有余,经历了儿时的贫苦、文革、分田单干、改革开放……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如今的平凡普通生活,经历了太多事情,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罕见听他们说害怕,而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在子女看来那是一种盲目的自信或者是强装出来的镇定。在2018年,父亲因为毛细血管阻塞导致血压居高不下、一只眼睛看不清,去医院挂了3个科室,他就像个顺从的孩子,听任医生的安排,一改往日毫不在乎的豪迈样子。在病魔面前,再坚强的人也会有所退怯。
也许不害怕就是父母的伪装,即便年龄将近古稀,在孩子面前永远要表现出父母该有的样子,因为他们知道在非常时期,情绪稳定越加珍贵,能让家人安心。
母亲则承担起为家里消毒的工作,由于现阶段不好买到消毒液,她用酒精兑水,拿着小喷壶每天在各房间走动进行消毒和打扫;每当家里人外出进门,她会围着一顿喷洒,有一次父亲的脸、眼睛因被喷进了酒精而大发雷霆,惹得我们几个围观的人大笑起来。
父亲雷打不动去上班,坚持在特殊时期不掉链子、不撂挑子,不给工作负责人带来麻烦,全家人上阵都没法说服他辞职,只好由他去。令人欣慰的是,外出或工作时,他会记得戴上口罩,我们的唠叨和叮咛总算没有白费。
时间就在这平淡的点滴中逝去,每天都一样,但至少全家人在一起且目前是安全的。
这让我想起孩童时期,全家在乡下的的那份宁静和泥土的气息。春天跟着家人去田里挖野菜,夏天的夜晚坐在院子里看闪烁的星星,秋天有成熟的果实和农作物,冬天在家里猫冬懒洋洋的。
当结束学生生涯,走上工作岗位,假期短暂,鲜有这么长的时间陪伴父母,都说成长意味着分离,不妨趁着这个特殊的假期与父母家人在一起,重拾往日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