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阅读术》之速读法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讲阅读方法的书:《超级阅读术》。

image

关于讲如何读书的书,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了。但那本书太厚了,读一遍已经很不容易,如果把里面的方法全部实践一遍,累都累死了。我觉得那本书,是给学霸看的。而这本《超级阅读术》,相当于一个实用入门版本。作者是日本人斋藤孝。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写的虽然啰嗦一点,但特别浅显直白,适合我们这种普通读者来阅读。

01

作者认为,一个月只读一本或两本书的人称不上已经养成了读书习惯。而如果保持一周读一本书,一个月阅读四本书的节奏的话,姑且也还可以称得上正在养成习惯。而一周挑战两三本新书的人,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把读书变成生活习惯的境界了。

如果你用于买书的费用,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额中,占比不到一成的人,你并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们要通过读书来不断进步,不断刷新自己。可以说,读书是做到这一点最有效最快速也是最方便的方法。

02

那该怎样确立读书的生活方式,养成读书习惯呢?

要给自己建立读书的规矩

比如说规定自己一天逛一次书店,或者是一周去一次图书馆。当然如果在你工作生活的周围,书店和图书馆离的很近,那就再方便不过了。但是如果离得远也没有关系,我们买了书以后,可以在附近找一个咖啡馆,或者找一个有利于读书的场所,每天强迫自己到这个地方阅读一定时间的书。

除了自己读书以外,也要邀请朋友一起组成读书会

现在网络比较发达,大家在网上可以共读一本书。这本书有人读过,然后写下书评,我们在下面可以跟帖,就像豆瓣读书所起的作用。同一本书每个人都会读出自己的观点,都会有不同的心得,大家在下面写起来,这样就能起到读书会交流的作用。看到有书友写的书评很有趣,那你是不是想看看他写的其他书评呢?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多线索,一本一本地拓展读书的范围。

随着读者地位上升,时代也在朝着任何人都能成为作者的方向发展

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网络社会使我们不仅可以读书,而且可以读到各种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可能不是专职作家。大家都可以写文章,把你自己的独有的一些见解,一些感想写出来,然后发布在网上,供大家讨论学习。

03

如何通过速读,增加我们的阅读量,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速读方法呢?

读书的时候,如果有关这本书的一些背景知识你都知道了,读起来就会比没有背景知识的读得快。如果你想了解一个领域,你可以集中精力读几本这个领域里的书。在读完6到7本书以后,你就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有了八成的了解。那么,以后再读到这个领域的书,你就只要去理解剩下的两成就行了,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很快地读完一本书。从这个角度来看,书不是用智商来读的,而是用知识来读的。

帮助我们速读,还有两个方法,一个是设定读书的目的,第二个是设定读书的时间。

先来说说设定读书的目的。

明天要把这本书的内容介绍给某某人来听,或者我要把这本书的内容写成文字介绍给读者。带着这种目的来读书,你就必须很好地把握内容,并对内容进行整理,为此读书需要集中精力,这就能够提高速读的能力。这是掌握速读技巧的第一步,带着向别人介绍书中内容的目的来读书。

速读技巧的第二步就是设定最后期限,强行加快阅读速度。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很快地读完一本书,但是我们有时候是无意识地读书。如果没有限定时间的话,我们往往拖拖拉拉,可能一周都读不完这一本。但是如果说接下来的一小时,我必须把这本书读完,那么你真的会读完。

04

上面聊了带着目的和限定时间来提高读书速度,下面聊一聊几个提高阅读速度的小技巧。

结论读书法。

首先浏览目录,快速找到书中属于结论部分的章节。只要从目录里边找到你要阅读的最重要的部分,就够了。

比如说作者通常写书的方法是,第一章是序言,第二章介绍过去的理论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部分从第三章第四章开始,然后作者觉得最重要的部分可能放在最后一章来加以概括。所以你不用从头读起,你只要从概括了所有重点的最后的结论部分开始读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阅读小说尤其是推理小说,你就不能用这样的方法了,剧透成筛子了,是不是?

二成读书法

通过目录来准确判断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出现在哪一个章节。用二八定律来分析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占二成。占二成的部分,用精读的方法把它搞明白,搞透。通过掌握二成的部分从而掌握了这本书80%的精华。

上面这些方法可用于训练我们掌握快速阅读方法,从而大大增加阅读量。

养成读书的习惯,还要找到各种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就是把你玩手机打游戏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就对了。

我们读书一般都是速读和精读结合起来,作者也介绍了很好的精读方法,若想了解更多,速速去读这本书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