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中学的时候开始住校,刚入中学的学生们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都有种获得脱离父母掌控的自由与亢奋,完全放飞自我了,而且大多都有第一次住集体宿舍的新鲜感。
每天晚上十点宿舍会统一熄灯,熄灯对学生来说除了变黑看不见之外,没有任何影响和意义,各个宿舍依旧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老师查宿舍真就得翻了天了,有成群结伴的串宿舍的,吃零食的,聊天,打牌,听随身听的,甚至跳围墙偷跑出去上网的……黑暗根本就无法束缚一双双黑色的眼睛,全都亢奋而不能自抑。值班老师通常会先在走廊里大声喊话“熄灯了啊,熄灯了啊,大家都赶紧睡觉啊,谁要不听话,那我就不客气了啊……”有的瞬间安静下来,有的瞬间安静后又瞬间若无其事再次回到沸腾的欢声笑语中,老师就开始逐个宿舍看了,给大家一种威慑感,渐渐的,宿舍楼也就基本安静下来了。当然,这时候还不是查宿老师走的时候,为避免出现反弹,老师会轻轻的回到讲“悄悄话”的宿舍门口给个大家一个下马威,对于偷跑出去的学生,老师会躲在比较隐蔽的角落守株待兔……一开始的半学期老师的收获很多,对被逮着的“不听话”的学生老师都是一番谆谆教诲,印象里,遇到顶嘴的学生,老师也是经常会火冒三丈的训斥一番,甚至是上手呼几巴掌,然后学生以“江湖路远,咱走着瞧”的眼神看着老师,又只能蔫头搭脑的回到宿舍去。
就这样,半学期之后,学生们似乎是习惯了十点之前安静下来睡觉也或许是安于有老师守候看护而不得不假装睡觉的现实(出现过没有值班老师巡查,宿舍楼里发生了如同世界末日的狂欢)。这种老师与学生的“博弈”基本是每次都要持续到学生们鼾声四起,整个宿舍楼都沉睡下来时老师才带着“胜利”的果实回去休息。到了初一下半学期、初二、初三,学生们渐渐养成并不断强化了十点熄灯睡觉的习惯,老师的值班查宿工作也就越来越省事儿了。甚至在初三后半学期的查宿舍工作都被学生淡忘了,事实证明,老师们已经帮助学生们养成了规律作息的习惯,常态化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保障。
初三毕竟到了“人生转折的一次关键时刻”,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自觉地学习、休息的意识与习惯,有时候九点半晚自习结束后,还有很多比较拼的孩子在教室里挑灯夜战,等到半夜十一二点才轻手轻脚的回宿舍睡觉,个别捣乱的同学,到了这个阶段即便自己不学习但也不会故意去打扰别人睡觉、学习的。所以在初三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几乎是每一个学生都很“听话”,值班查宿舍的老师也就变得“温和而坚定”,还会对长期挑灯夜战的同学投去各种鼓励与关怀,甚至会拿去给自已班里的学生当作正面典型案例分享,激励同学们要珍惜每一分钟的学习时光……
当然,现在回想起来,按照那时候的教育理念,这所有的一切都只为最后的目标—考上重点高中服务。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学习与睡觉的路上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