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角大王对金角大王说:“不急,等明天抓住那猴头,再和这唐僧一起炖了吃!”
红孩儿对属下说:“你去请老大王过来,说我抓来唐僧等他一起吃,好延年益寿”。
历数各大拖延症案例,最严重的估计就是《西游记》了,若不是妖怪们都有拖延症,这部作品恐怕也写不下去。其实,不止妖怪们深受拖延症的困扰,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比如:
这周的工作没做完,算了,下周一再说吧!
离考试还有半个月呢,考前三天再复习也不迟。
什么,项目结题推迟了?那不着急了,等通知了再弄。
……
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些事情产生拖延,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大脑的想象力,因为还没有付诸实践,就会假设某件事情很困难,又因为一再地拖延,这种困难就被无限地放大,久而久之,事情越拖越慢,甚至放弃。
正如我前段时间,下定决心要每天写一篇文章,以此来逼迫自己去多读书、多看世界,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觉得,我是那种生活在恐惧中的人,怕被别人揭穿自己其实一点水平也没有,不管今天写了什么,都有一种“这是什么玩意儿?糟糕透了,别人看到了一定会嘲笑”的感觉,很多时候都想放弃。每天写文章的过程漫长而痛苦,既找不到观点,也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我对这个立下的任务内心是抵触的。即使偶然的一篇文章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也会更加的痛苦,因为,为了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不好的评价,我就必须想方设法坚持下来,让自己做得足够完美,但是越追求完美就越难以动手,所以我每天文章的更新越来越晚,越来越慢。
我有一个朋友和我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做事积极的人,思路清晰,规划明确,行动迅速,但是他的拖延症一点也不比我轻。
他做事常常严格地自查自纠,总是以耳闻目见的反馈为标准,在做一件事之前,就已经预判了各种可能出现的障碍,做好了各项应对方案。然后我们就发现了他做事情拖延的循环规律:提前设想了一堆挑剔的意见,先折磨自己一番,然后等决定做好更周全的准备再动手,但是前期准备得越周全,最初干事的热情就越减淡,对自己的不满就越加深,直到卡着时间节点终于痛苦地完成了任务。然而等到下次干事时,依旧如此,周而复始。
同事老郝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至今奉为圭臬——这个世界上梦想家很多,实干家却很少,在“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所以,不管是什么事,先开始做吧,动起手来,没那么可怕!当你开始拖延,想要放弃的时候,请拜托自己再挣扎一下:别懒,时间不等人,就这么呆呆地空想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不要浪费时间做一个只会玩手机的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