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终于登场了。今天就来看看这位历史上的大人物,这朵被绿叶扶持的红花如何娇艳。
太史公写姬昌,一共写了五件事。
首先说他从理论政策上,也就是从国之根本上进行的治理。
他遵周先祖的法制,即后稷的主张,还有他们当地特色的政策,也就是他们这一族人逃到戎狄以后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繁荣昌盛时期公刘的治理经验。同时也借鉴自己的爷爷、老爸的好的做法,尊敬老人,爱护晚辈,广施仁政,以此来管理国家。太史公说的言简意赅,那就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
第二件事,礼贤下士。
这回,太史公讲了个故事。说是姬昌正在吃午饭,有人来回事。看见他还没吃完,转身就往外走。姬昌叫住他问,什么事情呀?来人就只好说了,外面有大臣求见。姬昌赶紧放下碗筷,也不吃了,“赶紧快请进来。”这事传开了,大臣们对他更是爱戴。
伯夷和叔齐两位隐士,住在孤竹国,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大约是在河北到辽西等地。他们听说了姬昌的传闻,就大老远地跑来岐下投奔他。伯夷是谁呀,他可是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亚微的长子。他的三弟就是叔齐。
说到伯夷、叔齐还有个故事。据说孤竹君要立叔齐为继承人,等到孤竹君已死,叔齐就让位给伯夷。伯夷认为这样违逆父命,所以就逃跑了。可是叔齐呢,也不肯继位,兄弟俩相偕去周,投奔西伯。
西伯的声望日隆,知道他仁爱,礼贤下士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太颠、闳夭、散宜生、辛甲这些贤德之士都争相来归附西伯。这太颠、闳夭、散宜生以及后来的南宫括都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西周的开国功臣,还被称为文王四友。辛甲原是商纣王的史官,也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曾经向纣王敬献七十五谏,纣不听,方去而至周。相较而言,道家的人还是豁达、看得开,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人怎么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西伯访贤,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就是拜姜子牙为军师。可惜史记在这里没有提及。宋代《唐语林·卷二·文学》里描述了这段奇缘。王谠在他的这部文言轶事小说里写道:姬昌好德,吕望潜华。城阙虽近,风云尚赊。渔舟依石,钓浦横沙。路幽山辟,溪深岸斜。豹韬攘恶,龙钤辟邪。虽逢相识,优待安车。君王握手,何期晚耶?
第三件事,囚居羑里推演周易,得以释放请去炮烙。
那么多贤臣能士都来投奔,西伯的美名远播,威望日盛。这个时候就有人向纣王进言,说是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商纣王这个时候想的什么法子呢,他的办法简单粗暴,直接把西伯关起来,囚居羑里。我把你关着,看你还怎么个积善累德法儿,你的西周还如何强大?想想这位纣王也挺可爱的,能想出这么个主意来。西伯关在羑里的日子,也不闲着。他把《易》的八卦推演成了六十四卦,后人对此都称道不已。
我不知道囚禁、关小黑屋是个什么体验,只看过两个这样的例子,感觉那滋味绝对不好受。
一是看《陆犯焉识》,陆焉识被关在小黑屋里,他每天都会把自己给婉瑜的信一遍一遍地盲写。不间断的黑暗把他的身体和精神功能弄混乱了。所有的能量都提供给了越来越奔放的思维。一个思路和另一个思路竞赛,不久就有十多个思路在赛跑。这些思绪把他变成了一支多芯的蜡烛,同时燃烧,疯狂地消耗。
再就是茨威格《象棋的故事》。说是一个人被单独关押很久,他偷到一本棋谱,就一直自己和自己下盲棋。他说,总之,一个人,一个会思想的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如一日,将自己思想的全部张力一次又一次可笑地用在把木头棋子“王”逼到木质棋盘上的角落里去,而自己竟没有发狂!
想来西伯在羑里的日子也很难熬。推演周易,也许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西伯被囚,国不可一日无主呀,文王四友就很着急,求纣王放人,想办法投其所好呗。他们到处搜寻美女香车,骏马珍宝,全都敬献给纣王。纣王大喜,一下子把西伯的威胁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当即就释放西伯,还赏赐给他弓箭斧钺,让他讨伐那些不听话的诸侯。
西伯临走,纣王还趴在他耳边,“我给你说,是崇侯虎跟我说你的坏话,是他让我把你关起来的。”西伯被释放以后,就向纣王敬献了大片土地,请纣王废除炮烙的刑罚。纣王同意了,大家都感念西伯的功劳。
第四件事,西伯暗中推行德政,四方诸侯请他仲裁。
西伯推行德政在纣王那里吃了亏,可是又不能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就换个策略,暗中推行。可是,事实胜于雄辩,大家看到周一片祥和繁荣,自然知道管理者的能力。四方诸侯争执不下的事情,都请他做裁断。
这里,太史公举了个小民的例子。说是虞、芮两地的百姓有了争执也来找西伯。虞大概就在今天的山西陆县东北,芮则在陕西大荔县的东南。他们一到周的地界,就发现耕田的人都互让田畔,人人都让助长者。这两个地方的人还没见到西伯,就惭愧得不行,“咱们争的都是些什么呀,跟人家周人比起来,还不让人笑话。咱这事还是不要去找西伯了吧,要是再去,简直就是没羞没臊了呀。”于是,他们就原路返回,相互退让一步,争执就了结了。
经过这件事,四方诸侯都说,西伯大概会是承受天命的君主呀!
第五件事,征伐迁都。
国力强盛,西伯开始征伐扩充。纣王不是曾赏赐西伯弓箭斧钺,让他讨伐不听话的诸侯吗。西伯就讨伐犬戎,下一年讨伐密须,再一年讨伐耆国,接下来讨伐邘国,最后讨伐崇侯虎并营造了丰邑,从岐下把国都迁到了丰。至此,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看到这里,不知怎的就想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
长年的囚禁和征战,拖垮了西伯的身体。太史公说,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西伯在位五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后被武则天追尊为始祖文皇帝。
至此,周文王的事情就写完了。看到这里,我也替太伯和虞仲两位公子松了一口气。古公眼光不错,太伯、虞仲两位公子成全,姬昌本人努力不懈,才成就了这一世明君,也让周的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朝代,历时将近八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