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产品和服务近两年发展的风风火火,线上线下的产品,从乐高到英语到汉字,以及一系列的线下幼教服务近两年都发展起来了,80后一代的家长们也更愿意花更多的钱在这上面了。
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在反思幼教本身应该达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从表面需求分析,幼教服务解决的需求基本分3类:
1.每天有一段时间能够解放家长;
2.发掘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基于兴趣的能力;
3.学习语文、英语等实用知识,为之后的升学做准备。
聚焦点基本都是在孩子身上,但是这里我认为还有一块很大的内容缺失,就是对家长的教育。
最近在带自家孩子的时候,我发现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对错的认知,并基于认知做出适当的应对了,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仍然介入引导孩子的情绪调节,不管是粗暴制止还是哄,反而会弱化孩子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吃饭的问题、吵闹的问题、爆粗口如何处理的问题。其问题本质在于: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
其内容可能会包含几个方面:
1.对于孩子不同行为的解读:不同年龄段下,孩子应对同样事情的方式会产生变化,这分别代表了什么信息;
2.对于行为的适当应对:不吃饭怎么办?不听话怎么办?如何进行制止?
3.兴趣引导的方式:如何培养兴趣?如何引导孩子对某些事物感兴趣?
如果是通过app或者小程序来实现,应该是根据孩子的出生年月自动判断孩子的年龄段,并就理解、应对、引导三个阶段分别给出视频化的教学和解决方案;家长可以有空自学,也可以发生问题时直接寻求解决方案;付费的话支持一对一沟通咨询,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本质上来说,当家长和孩子实现互相理解后,才会有互相尊重,才能够为孩子提供其真正需要的教育和娱乐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家长的教育是幼教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