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刚开始学习家庭教育的家长,学习不是为了成长自己,而是想学个一招半式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来解决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
比如:孩子不自律,拖拉磨蹭,爱哭,胆小,自卑,沉迷手机,大的欺负小的,不遵守规则……
可是让人头疼的是,你今天解决了这个问题,明天又出现了那个问题,你看着孩子一堆的问题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所以,提醒大家看一下,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看清你要解决的问题是真实性问题还是创造性问题。
比如:三四岁的孩子每次走到玩具跟前都走不动,总想买,不买就哭?怎么办?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成人,你逛街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特别喜欢的衣服,但是你老公说你的衣服已经很多了,别买了。你什么感受?一定很生气不开心是吧?
那为什么你不能允许你的孩子在得不到他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不开心呢?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脑都没有发育完全,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只会用哭闹来表达,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哭,是一个多么正常的现象,根本不是个问题。
而你为什么把它当成了一个问题?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也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真实性问题是客观存在,而创造性问题是指没有发生的,却因为你的担心,就把它当做已经发生了来解决。
正如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玩具哭,是个正常的现象。但你却担心孩子会因为“哭”变得脆弱,你不想让他哭,所以你创造了一个问题。
你应该觉察的是,为什么孩子一哭你就受不了?
因为你情感承受力差,承受不了孩子哭闹,一哭闹你就愤怒烦躁。
为什么你会担心孩子变得脆弱?
因为你内在有很多的担心和焦虑,孩子一哭,你就给孩子贴上一个脆弱的标签。
为什么你当时做不到换位思考?
因为当时的你处在担心烦躁愤怒的情绪里。
所以最大的问题是你自己的担心焦虑,是你是否具备管理情绪的能力,而不是孩子,孩子没有问题。
如果你具备管理情绪的能力,你就会非常平静地面对孩子哭闹的情况。
你可能会平静地看着孩子,让孩子通过哭来释放掉他的情绪。
你也可能会给孩子一个爱的抱抱。
你也可能会跟孩子共情:妈妈知道买不了你很伤心,要不要来妈妈怀里哭一哭?
那么孩子同样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玩具,但是孩子却不会受伤,因为感受到的是妈妈的理解与接纳,而不是讲道理,愤怒,指责,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不会觉得是自己不配得,等他哭闹完,释放完情绪,他也会平静地接受。
看起来很简单,最重要的是父母能不能允许孩子哭闹,能不能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
所以当我们去审视自己的问题时,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成了孩子的“干扰”。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意识,就容易在教育孩子时出现问题。
所以想要孩子好,首要就是不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干扰,当你不再是干扰源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要解决的很多问题都变得不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