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何爱会伤人》这本书的前言部分,作者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克林顿摆钟”效应,就是通过她的研究,他发现克林顿的情人属于两种类型,即“希拉里”类型和“莱温斯基”类型。“希拉里”类型属于妈妈类型,即像克林顿的母亲一样是女强人,会照顾人也会在事业上帮助他,即所谓贤内助。可是这类型的控制欲太强,克林顿受不了。所以随即他就找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类型,即“莱温斯基”类型。这类人有他所谓的“傻”,会崇拜他,甚至会过度依赖他,可是相处久了之后也会累,会出现疲倦感。于是又回到“希拉里”类型,如此反复,陷入一个循环。心理学家对比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想寻找恋爱的感觉,即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书中向我们解释了如果父母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小孩在长大之后出现迷恋的可能性就很大,这种迷恋是在成长过程中周围的人所没有的特质,通过自己的想像幻想出来的。就像书中的H,她的母亲因为嫁到大家庭中被所有人孤立,所以造成了内心抑郁,而H从小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他长大后也有内心抑郁。于是他就幻想出了一个外向、开朗、敏感的理想女性伴侣影响,希望这个个能拯救他于苦海。可是当他真正找到这样一个女孩并对她产生深深的迷恋之后,他发现他并不爱这个人,除了迷恋他强加给这个女孩的形象他对这个女孩一无所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他终于发现,这个女孩只不过是他迷恋情感的寄托,是在他母亲身上没有得到的缺失的情感。
记得我也曾陷入过这种迷恋中,我的一个同学,幽默风趣,很会讲笑话,和人聊天也是滔滔不绝。和他相处的时候不会有压迫感,他给人的感觉总是博学多才,平易近人。那时我就在想,以后我一定要找这样的人做人生伴侣。看到今天的文章后,才突然醒悟,原来我对这类型人的迷恋,只不过是我另一种情感的寄托。因为在我的家庭里,我爸虽然也有很多优点,十八班武艺样样都会,但是却不喜欢我爸的大声喧哗和过于高估自己。于是我就在心中勾勒出了以后的人生伴侣要谦虚,说话要温和。以前一直在烦恼为什么我没有向他表白,今天找到原因了,他确实是属于我的理想类型,可如果真的要走到一起我可能就会厌倦他了,因为如果线路坏了他不会像爸爸一样把线路修好,门被锁了他也不会像爸爸一样帮我开锁。
人们会出现迷恋的感情,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因为他们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只是在寻求能够满足自己幻想的一种情感寄托。要避免这种感情,就需要看清自己的内心,正视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