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长大成人,在这个时间段,陪伴你最多的是家人,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教会你基本常识,教会你成长。
家人就是无法代替的存在,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避风港。
当小婴儿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睛看见的是妈妈,脸上会露出安心的笑脸,满满的都是安全感,妈妈的手轻轻的抚摸,拍打小婴儿的背,轻声细语的唱着摇篮曲,小婴儿又会安心的睡去,那小手会紧紧抓住妈妈的衣襟。
当你要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你颤颤巍巍的骑上那辆比自己还要大的自行车,爸爸会用他那宽大的手托住你,在后面替你掌握平衡,他会用他温和又有些严肃的声音提醒你:“眼睛看着前方,不要乱瞟。” 当你不小心摔倒时,膝盖蹭出了擦伤,你委委屈屈掉着眼泪,你期待着父亲能安慰你,但是父亲却站在一边,丝毫没有上前帮助你的行动,你转过头,咬咬嘴巴,坚强的站起来继续骑着车子,你心中认为父亲不喜欢你,不爱你,但是你却没有看见父亲眼睛里的心疼和欣慰。父亲教会了你坚强。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在生活中,家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教会你了很多,保护你了很多,却也让你长成一个‘假君子’。
随着年龄的长大,心智也越来越成熟,我们会习惯性的将自己的脾气爆发给家人,对家人没有一点耐心。
冬天你为了好看时尚只穿单薄的一件,就像俗话说的“要风度不要温度。”母亲就会每天念叨着让你多穿一点,穿上这个毛衣,穿上那个保暖裤,你不耐烦的拿过来套上,在镜子里一照,你就觉得显得格外臃肿,便将衣服通通扔到一边,你觉得你还年轻,你一点也不冷呀。
等到你感冒了,母亲念念叨叨的话语里处处透露着关心,你却觉得她又在唠叨,不耐烦的看着她说:“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母亲只能安静下来,行动上却止不住的关心你。
父母平常多说一两句,那些话钻进我们的耳朵里,心里很不耐烦,眉头一皱,对着他们一顿吼:“你们烦不烦。”说完把房间门啪的一声关的巨响。却不知门后的父母,心里有多难受,现在的你体会不到他们,将来的孩子们体会不到你。就像是一个循环,孩子永远都不知道父母的苦心,那些冷漠的语言就像刀子一样,一层一层的将他们的心划的鲜血淋漓。
出门在外,面对那些不熟悉的人,有的时候你不小心的碰到了别人,你会很有礼貌的说声“对不起。”“抱歉。”服务员给你上菜,你会很有礼貌的说声“谢谢。”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或者是弄坏了你的什么东西,你还是会很有礼貌的说声“没事。”“没关系。”这些在外面很平常又很简洁的话,时时刻刻无不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让他人觉得你是一个谦恭有礼的人,那么这些温和的话你又什么时候时时刻刻对着父母讲过呢?这些简单的几个字,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为我们操碎了心,又什么时候对他们说过一声:“谢谢。”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所以应该做那些事么?所以应该一边受着我们的不耐烦一边默默的关心我们,然后我们还觉得理所当然。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什么要把所有的不公平留给父母,让他们来承受来自属于我们儿女的愤怒和气愤。
总是习惯性的将脾气发给家人,礼貌送给陌生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分的很清楚,什么是家人,什么是他人,你知道不管你如何对待家人,他们永远都不会责怪你,不会离你而去。因为你知道,他们是你的家人。维斯冠说过一句话:“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父母不是我们的受气桶,终有一天你也会为人父母,未来的某一天你也会体会到现在父母的感受,将心比心,父母也有心,不是铜墙铁壁做的,他们也会感到疼痛,不要让父母的心一点一点的失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