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剧透,敬请慎入。
《美丽人生》这部1997年上映的电影,最近又在电影院再上修复高清版。稳居豆瓣top250前十位的电影,算是实至名归了。
电影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虽然事件不多,人物也简单,但情感真挚动人。编剧的功力也不错,层层的铺排,让故事以完整的姿态呈现。
虽然同是父亲,但我觉得电影里的父亲比我以及身边的父亲们,都要理想得多,主要体现在智慧与情感上。
在我们代代相传的尊卑教育影响下,传统的亲子关系,犹如君臣,父亲通常是主宰方,而孩子则是服从方。
在这种固有的关系模式中,虽然看上去有相当稳定的秩序,但实际上,两者的心可能是分离的。这种貌合神离的现象,可能归结于父亲在行使“父权”的时候,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以及珍贵尊严。而《美丽人生》中,男主深谙亲子沟通之道。
一、尊重是沟通的基础。男主懂得尊重,即便面对的是孩子,他也乐意交给他自主的选择权。追求平等,大概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想法。在我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我们就想着,大人能做的,自己也要会做;大人拥有的,自己也该拥有。否则,就会以哭闹表示反抗。
我们不妨举个反例:当孩子不愿吃饭时,父母就以语言或者肢体的暴力胁迫他,而此时,孩子就会反抗,年纪小的会哭闹,年龄稍大的会生闷气或者言语顶撞。这就是不尊重引起的问题,孩子在自己不被尊重的时候,就会反抗,表达自己的不满,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
有经验的父母,会问他不吃饭的原因,是胃口不好,口味不合适,不开心还是别的其他原因。如果能进一步引导,孩子就会说出个中原委,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所以,尊重,应该是亲子关系中最基本的。假如以孩子就应该听话,或者节省时间等等为由,而争一时手快或者口快,得到的结果会非常可怕,也就是父母将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二、总是保持正能量。片中男主在被带入集中.营后,被迫超负荷做苦力,独自一人搬运上百斤的铁具,全程不能停下,否则就可能会被处死。可是,即便如此,为了让孩子适应环境,相信他编造的游戏规则,只要见到孩子,他就尽力装出一副愉悦的模样,对孩子谎称他遇到各种开心的趣事。
这确实需要非常强大的信念。相比之下,我们很多父母当中,有多少在忙完一天工作之后,回家还能笑着和孩子聊天相处的?
大概不多吧,又或者有可能看到孩子只要有一点点表现不好,脾气就立马上头,接着就一个巴掌扇到孩子身上。
不要以“打者爱也”为自己辩护,在孩子看来,父母就是莫名其妙不可理喻,自己明明受到委屈,希望有人可以倾诉和谅解,却反而遭到无情打骂,他们还能感受到爱吗?凡人都是眼见为实的,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别妄想他们会透过一个动辄打骂,怨天尤人的父母,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爱,他们只会变得沉默寡言,不知不觉地疏远父母,让亲子关系逐渐恶化了,转而求助于其他人,而这个也往往是孩子更容易把心事倾诉于外,甚至是交往恶友的原因。
所以,不管工作多累多苦,想想男主角,他在那个艰苦年代都能做到以笑脸善待孩子,为什么我们这个好时代做不到?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父母在提供更多关爱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心智同时成长。
三、沟通善于投其所好。在进入集中.营时,面对那样恶劣的环境,作为父亲,应该怎样让孩子适应呢?打骂?还是一味毫无意义地劝说?
事实上,进入集中.营的孩子基本都被处死了,唯独男主的孩子幸存下来。原因是男主知道孩子喜欢坦克,结合战场必定会出现坦克的客观事实,把一个危机四伏、生死难卜的地方,给孩子编造成一个美好的游戏,让孩子感受到希望,并在希望之中积极地生存下来。
他就是运用了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的原则,事实证明,我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更容易接受熟悉的人或者事物,成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这是男主高明之处。
四、和谐的夫妻关系。心理学家们认为,和谐的夫妻关系,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将来良好的婚姻生活打下基础。
有调查表明,大部分有家暴倾向的丈夫,都拥有一个擅长家暴的父亲。所以,孩子的婚姻生活,更容易受影响于原生家庭的关系。
影片中,男主对女主的爱,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疯狂而纯粹,而在孩子不愿跟母亲洗澡那一幕,在父亲引导他配合母亲时,就能看出,男女主在孩子面前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复制的模板,孩子成长的好与坏,与父母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