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边有百岁老人么?你和百岁老人有过交谈么?或者你知道的老人里可有超过百岁依然耳聪目明,头脑清晰的人呢?今天听的《活好》,是一位105岁的老人在病床上接受访谈时所说的话。
这位105岁的老人日野原重明来自日本,是日本的皇家医生,一生写过200多本书,为日本的医疗做过改革。为日本做过很大贡献的他,是一个在日本地位极高的人。
听这本书时,我脑中不断闪过自己与两位百岁老人接触的场景。不得不说,很遗憾当初没有机会和他们好好聊聊天。
我妈妈的奶奶,在我们老家我这一辈称她去叫祖祖,是今年正月离世的。可能是不想给大家添麻烦,所以她在疫情期间悄然离逝。她这一生活到了104岁,直到她100岁时,她的生活都还勉强能够自理。快到101岁时她摔了一跤,便再也不能独立行走了。
我想,这对于她来说一定很痛苦,因为哪怕是100岁的她,也经常一个人做各种巴士去寺庙里烧香拜佛。而且各种庙会,观音菩萨的生日,她也从不缺席。
裹过脚的她,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却很是固执的不喜欢别人搀扶她。我对她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悠哉悠哉到处走走看看的样子。一手拄着拐杖,一手背在身后,看向远方,不言不语。
她耳朵不好了,和她交谈必须要大声一些,也分不清我们这些曾孙辈谁是谁,所以慢慢的我们就变成了去看她也是静静地看着她,时不时的说上两句。她这一辈子,活得很简单。我记忆中她甚至都很少生病,很少听说她不舒服。
我想她离世时也是快乐的,毕竟后来几年她摔断了腿,对要强的她来说不能自如行动才是最大的折磨吧。愿在天堂的她,依然健步如飞,能去所有自己想去的地方。
还有一位百岁老人是我们邻居家的祖祖,他的百岁宴我还有去参加。那天每个来赴宴的人都会收到他亲自送出的一根红绳(准确的说应该是红毛线),以示美好的祝愿。
那天人山人海,他坐在那里,眉眼带笑,很是可亲。轮到我时,他示意我伸过手去,把红绳系在了我的手腕上。听旁边的爷爷(他儿子)说,我是唯一一个他给系好的,其他人都是递过去就完事。我心里喜滋滋的,嘴里一个劲儿说着“谢谢祖祖”。
那根绳子我一直戴着,后来断了,我就把它放在了钱包里。听了《活好》以后,我又去把那根绳子找了出来,做成了个截止,戴在了手上。
以前我总听很多人说“寿则多辱”,因为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需要子女照顾,有的子女总是推卸责任或者干脆想起来了就是一顿骂。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年纪大了,或多或少都会需要人照看,那样的日子真是难熬。
可以后长寿将是常态,我们必须要调整心态,好好从现在开始爱惜自己的身体才是。好像扯得有点儿太远了,说回主人公哈。这些采访他的人问了很多问题,我说一些自己比较有感触的点。
有人问他,如何才能活得更好,他说: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要被别人的评价左右;顺其自然。做到这三点,就能活得更好。
说来惭愧,这三点,目前我一点都没做到。尤其是被别人的评价左右这一点。我是一个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人,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总是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说实话,真的太累了。
这半年以来,一直在努力让自己自信一点,自尊体系完善一点,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容易做到不被他人的评价左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屏幕对面的你,都如何看待疾病呢?日野原重明先生把疾病当做是上天的恩赐。他说疾病让家人能换一种方式相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毕竟我上周还在医院照顾我的奶奶。
平时我很少会老家,前几年是每年春节回去一次,这两年,我都是两年才回去一次了。因此我很少有机会和她好好相处。她的两个儿子(我爸和三叔)也是很少有机会陪她,但这一次她病了,都请了假回去照顾她。
一家子很少能有机会这样坐在一起好好的聊聊天,说说话。我能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同病房的病友聊天也特别骄傲的说大儿子和小儿子,孙女都是请假从重庆回来照看她的。她常年一个人在老家,这场病对她来说可能还是一种幸福。
我自己也有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去年头晕眼花,天旋地转的日子里,王先生每天为我忙进忙出的样子也让我觉得没那么痛苦了。我也为此反思了自己的不良作息,甚至那时候我还想过如果自己就这么没了,会有多遗憾。我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我甚至都还没有学会和家人好好相处。
平时忙着工作,忙着生活,都没能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从前和未来。生病就是我们停下来内省的机会。很多人在生了一场大病后,心态完全改变了,这就是疾病送给我们的礼物。
然后他也讲到了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幽默感。有幽默感的人,人际关系都不会差。
也有人问如何与伤害过自己的人相处,这一点让我感受挺深的。他说宽恕是很难的,但宽恕的前提是了解,当我们了解了对方,宽恕也就更容易了。
如何与不喜欢的人相处呢?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这是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最好时机。
总得来说,我认为这位百岁老人健康生活的核心就是心态。不论怎样,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奉献的心态,我们不仅能活得开心,还能活得更有意义。
这本书不厚,小小的一本,安静下来,两个小时就能读完,愿我们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