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年末,在天津举办的“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论坛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一番发言激起了IP与原创之间的“大战”,发言内容大意为,当今影视界,大IP+超级明星=成功,而专业编剧在前期的作用,只需要在确定IP后将其改编成可以搬上荧屏的剧本即可,虽然此番总结可能有“断章取义”之嫌,但事实上,近两年的无论大小荧屏,也确实从部分方面印证这个观点。2015年几部大IP改编剧集的空前成功,让其背后的影视公司及播放平台赚的盆满钵盈,见识到了IP的资本价值之后,大家也逐渐开始盯上了能带来巨大利益的这块“肥肉”,尤其在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的今天,90后、00后成为了影视剧收视率的主力军,为了迎合他们的喜好,最近两年的大热剧统统聚焦于IP以及明星效应来换取高收视高票房。但是流量热剧诞生的背后,究竟是文学的百花绽放还是原创剧本的危机四伏,似乎还存有争议。
所谓人们口口相传的IP,其实就是“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在如今的影视大环境中,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一时间,整个文学圈、影视圈都被大IP的出现掀起一场风起云涌的巨变,人人觊觎的大IP背后,是成千上万的狂热粉丝和他们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
IP的出现,预示着文学的春天已经到来?
不光是这几年熟知的《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就连陪伴着我们一代人成长的《西游记》、《水浒传》、《射雕英雄传》等经典影视剧,都是改编自拥有众多粉丝的文学作品。当年的四大名著和人人追捧的琼瑶、金庸的作品,在那个年代,就是所谓的“大IP”。而在美国日本等影视行业已经相对成熟发达的国家,“IP”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词,美国的迪士尼、漫威,日本的宫崎骏、新海诚等等,很多叫座又叫好的影视剧集统统改编自这些耳熟能详的“大IP”。所以,对于IP的关注度并不是近些年我国专属的一时兴起,多年来各国影视界都有改编IP的传统。如今的国内影视行业自然也无需“谈IP变色”,IP作为一个承载着创作者完整世界观、价值观,有自己生命力的作品,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作为影视界近些年关注的焦点,IP的火热让整个影视行业认识到有个好的故事在整个影视剧制作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甚至比请大牌艺人大牌导演还来得管用。譬如此前大热的《琅琊榜》,一度改写了网络小说改编剧集“叫座不叫好”的尴尬现象,原作凭着心怀家国的超正三观以及清晰的故事脉络,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而《琅琊榜》也成为豆瓣上2015年评分最高的国产剧集,收视一路开挂,低开高走,成功将“梅宗主”胡歌、“靖王”王凯送上了春晚的舞台。同时,《琅琊榜》、《花千骨》等IP剧作的出现也让看中影视剧商业价值的投资者们更加重视剧本的故事性,从而使得文字工作者“肩负重任”,对于以“文字”为生的人们,何尝不是一个“春天”的到来?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今影视圈,由于资本的介入,IP的范围和价值也被过度放大,太多的“伪IP”“烂IP”充斥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某些影视公司买下无人问津的烂俗网文,再用貌似权威的社交网站数据将此文学垃圾包装成人们争先追逐的“大IP”,待他们口中所谓针对年轻受众打造的狗血玛丽苏改编剧集一经播出,可想而知,网上瞬间一片黑,但他们依旧可以摆出真真假假的“网络播放量”和“收视率”,借用小“网红”甜馨儿的话对广大观众打脸:“我们白着呢!”
循环往复,在代表权威的“官方数据”与代表民意的“观众口碑”互相拉扯之时,影视剧集也博得了足够的眼球,进而刺激了更多“影视资本家”和“网络写手”的圈钱心理,所以才造成了今天观众“谈IP变色”的境遇,毕竟大众不是傻子,到底是精品之作还是圈钱利器,观众一眼就能看的出来。而早期看中IP市场“囤货”过多的公司恐怕今日已急成热锅上的蚂蚁,在如今这个对IP有粉有黑、褒贬不一的大环境下,该如何尽快脱手这些“伪IP”而不招黑,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一大难题。
相较于IP是基于成熟的版权资源开发影视作品,原创编剧则是从零开始进行故事内容创作,对于IP的兴起,无疑,是给予原创编剧的一种无形的压力。
原创危殆IP背锅?原创和IP本就不是天敌
据《中国电视剧2016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1月到9月在广电总局备案的电视剧达892部、34946集,数量较2015年同期增长10%,再创新高,但与此同时,能让广大观众记住并叫好的电视剧明显减少,整体品质有明显下滑。不少网友感慨,如今很多影视剧故事狗血离奇,毫无逻辑,演员不求演技只求颜值和人气,严重缺少文化内涵,虽然电视剧的收视和网络点击量频频攀升,但是豆瓣等网站评分却一再下降,在播出的大量剧作中,能称为“良心之作”的精品剧集少之又少,而质量上乘的原创精品剧集更是凤毛麟角。
但是当前影视剧的良莠不齐,缺乏原创的上乘之作,并不能一味将“锅”甩给受投资人青睐的IP改编剧。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早已造就了IP资源的繁荣,不论是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还是影响几代人的金庸琼瑶古龙等大家之作,亦或是《盗墓笔记》这类新兴文学作品,改编是从多年以前就存在的现象。相反,故事内容和制作水平,才是原创IP之争的根本。
不难发现,上述在改编界已有一定辈分的名家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故事内容都已经过广大书迷多年检验后且口碑依旧屹立不倒,这才将其搬上了荧幕。经历时光的打磨后再度翻看,仍然能焕发不一样的生命力,这才是真正的好IP。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和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多年间已翻拍无数版本,但故事依旧时看时新,充满魅力。
当然,不是只有家喻户晓的作品才经得住改编,也不是凡是改编名家作品都会大获成功。比如改编自孙皓晖的同名作品《大秦帝国》和改编自二月河作品的《康熙王朝》等经典剧集,可能更多的观众对原著并不熟悉,只是在丝毫不输英美剧的剧情吸引下,才得知这部剧集背后的故事,进而选择去拜读原著作品。而《红楼梦》、《射雕英雄传》等名作也在改编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时隔几年便会有新作出现在荧幕之上,但获得好评的版本却寥寥无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近两年改编剧集总体质量的参差不齐,并不都是“IP热”所导致,编剧水平的不理想,投资者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使得片方放弃了IP最有价值的“故事性”,转而将大量财力、物力花在“人气明星”的邀请上,从而导致IP没有在他原有的价值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连后期制作有时也会因为经费不足而草草收场。对外宣称是“投资xx亿改编自某大IP的巨制”,其实除去演员片酬后的其他费用与普通电视剧毫无二般,自以为是“改编”其实是“毁灭”,这类做法才是导致IP与原创剧作“心生隔阂”的主要原因。
在IP作品井喷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中的是IP背后的粉丝号召力而非内容的故事性。在几部作品被搬上荧幕大火之后,对于IP资源的抢购愈加疯狂。曾经看过的听过的评分好的人气高的作品都难逃被改编的“魔爪”。看似作品繁多,但是真正适合搬上荧屏而又具有价值的作品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平庸之作,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次品,这才造成了观众眼中“剧多了,好剧却少了”的现象。
而传统印象中的部分国产原创剧集不受好评的部分原因除了影视市场遭遇热门IP的巨大打击外,最重要的还是某些国产剧集一味的“重复”“低智”和“烂俗”。为了迎合市场的口味,原创剧作者完全不顾作品本身和现实的贴合与思想的传递,完全就是复制“热剧”内核,抗战剧题材受欢迎,电视上就会出现各种花式抗战题材剧集;宫斗剧成为观众的新宠,一段时间荧屏上就是各个朝代轮番上演“宫心计”,如此缺乏创作力且不走心的原创,又怎么会赢得观众的好评?
其实,真正有实力的原创剧本,绝不会惧怕IP抢了自己的风头,正如此前热播的《鸡毛飞上天》,没有IP加持,没有流量影星加盟,简单以陈江河和妻子骆玉珠的感情和创业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义乌改革发展30多年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豆瓣评分8.7,高评分的背后也印证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精良的影视作品,大家总不会让其埋没。而没有实力的编剧,被大量鱼龙混杂的IP冲垮了自己的原创作品,那也只能怪自己的作品禁不住观众的检验。
总而言之,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论是对于原创剧作或是热门IP,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只要经得起观众的检验,任何作品都有可能一飞冲天,当然,也有可能陷入无底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