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笑东方
每当我傍晚下车,到达亲亲家园那片建筑群的时候,内心就非常平静。
走在亲亲家园里,高大的无患子树还有樟树在路灯下映着影子,树下木椅上时不时坐几个聊天的人。两旁的店铺开着,或者小型的辅导机构传来钢琴声,还有孩子们歌唱的声音。或者安静的教室里几个孩子在认真的绘画。我喜欢的那家书店还没有关门,我会走进去看会书,再往学校走去。因为喜欢这种氛围,这种感觉,所以喜欢流连一阵儿。
亲亲的房子属于欧式建筑,包括我们学校也是一样。对欧式建筑我是喜欢的,其实不仅欧式建筑,我们的古典建筑我也是喜欢的。说白了,那是一种成熟的建筑,鳞次栉比中表现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或者和谐,这种成熟的建筑风格会让人不自觉的静下来,而且好的建筑色调不宜太光鲜,否则只会让人觉得华而不实,没有朴野之气质,耐不住岁月的沧桑。
是的,我钟情于成熟的美,当然我也钟情于青春的美。唯独那种不定性的美,让我感觉到的是丑。正如我漫步于一个新城市,到处是新的建筑,没有一点积淀的建筑,我只会感觉到丑。一个住的地方,到处都那么干净,连苔藓都不生,那怎么能叫美呢?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见到那些老房子,那些土房子,久不住人,沉淀着沧桑,诉说着孤寂,那种美有些许凄凉,但是美得蚀骨。而那些新建筑只会让我无感。也正如一张了无痕迹的脸和一张历经沧桑的脸,我更欣赏后者,因为每个褶皱里面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所以我欣赏浙江的建筑师王澍对建筑的理念,他建造的“宁波博物馆”,是利用从农家收购来的旧砖旧瓦,一块块一片片拼凑起来的,那么这种古旧味道就会浓得化不开,人一走进去,就自然会静下来。还有“中国美术学院”西湖边的,还有象山校区,多用青砖瓦房,,色调清醇古朴,内里曲折回环,与自然结合得极恰当和谐,仿佛生来就是这般。而且象山校区的教学楼走廊比教室宽,车子都能开上去。从外围看,窗子不是四四方方的,而是各种形状都有,极尽自然之理趣。还有他在请河坊街创作的南宋御街,更是巧妙无比,有怀旧的气息,但是怀旧之中又透露着新潮。这种建筑理念是中国传统的理念,西方也是如此,和自然看似征服,实则和谐。建筑是自然生成,而不是突兀的出现的。
除了建筑,阅读也是如此。读古典的书籍,能让人静下心来,怀着对古典的敬慕之心,静静的阅读,是我一直喜欢的阅读状态。而当下的很多书,读起来总会感觉浮躁之气。我觉得一流作家的书是让人安静的,而不入流的作家的文字只会让人狂躁。每当在书店,读完几篇安静的文字,然后默默的走出来,静静地走在树荫下,或者路灯下,感觉整个人仍沉浸在书中美好的文字里,仿佛行走在书中描绘的美好境界里,感觉整个人身心都是安宁的闲适的美好的。
作于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