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初始访谈+督导
初始访谈任务
1、建立联结、加入家庭(消除对立感):此时先在外围工作,不从提问题入手,而是从资源入手,寒暄的时间可以长一点,让家庭逐步消除刚到来时的忐忑和紧张)
2、处理管理性事物:介绍治疗框架(每次咨询时长90分钟,1-2周/次,10-12次治疗次数,保密协议,录音录像知情同意等)
3、明确来访对于治疗的预期:治疗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要达成一个可实现的现实目标,也要关注不在场的第三人的期待)
4、关注信息收集:家谱图、时间轴——纪年卡、评估家庭的资源
5、总结和反馈:询问是否有疑问和评价?接下来一步会怎么样?反馈(积极和资源取向,不责备)
联结——背景(怎么看问题,做了什么努力)——期待(期待和目标不一样,澄清目前可以达成的现实目标)
督导总结
1、咨询室提供安全的环境,可以允许来访家庭发生冲突,但冲突是有底限的,不能动手,不要说侮辱性的话语,如果发生,可以用咨询师的权威控制
2、遇到焦虑感非常强的家庭,可以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这个问题对谁来说最重要?如果不解决会如何?”,接着让他们回到现实中,降低期待,去探索期待是否合理,“你们觉得积累了这么长时间的问题能否一两次咨询就可以解决呢?”降低焦虑的第一步可以是制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我们可以先工作3-5次,达成……
让家庭成员一起共同承担责任,充分表达——回归现实(分阶段制定目标)
3、关注细节:家庭生活当中的细节,属于前几次需要了解的家庭背景,从细节去看家庭互动模式,共情要建立在这些细节的基础之上,要有故事,而不是脱离情境。
做治疗像写小说,而不是写诗。落脚点,对于每个家庭故事都不一样,了解独特的家庭故事
尊重家庭:发现他们独特的一面,共情才有力量。
收集信息,关注细节,是为了更好地去理解来访
不太注重内容,要去看过程(模式),关注细节的目的一方面是去看到家庭的模式,另一方面也是让家庭去看到差异
4、目标的制定:在制定目标时,可以把来访分成三个类型,分别是【观光者】、【抱怨者】和【真正的顾客】,对于抱怨者目标制定比较困难,可以放慢速度,了解期待,然后将期待转化成可实现的目标,而对于真正的顾客,可能在第一次就可以制定出目标。
目标如果一直未达成一致,可以问问“那你觉得我能帮到你们的是什么?”, 把任务交还给家庭,推动家庭去思考,让他们为自己负责任
5、家庭治疗的危机干预
初期按流程评估,是否有自杀意念,这种行为是否与家庭具体故事有关,如果一直都存在,问题就较为严重。咨询师遇到危机个案要转介精神科医生评估
第二天 现场案例+督导
1、家庭治疗不是从第一次访谈开始,而是从最初接触就开始了。
收集信息的四个维度:【与索引症状有关】【与关系有关】【与背景有关】【与治疗有关(转介等)】
2、夫妻治疗:让夫妻二人看到两人面临的共同挑战,理解他们各自的不容易,让他们达成合作关系。要带着资源取向的视角,相信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也许这就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张互动模式的循环
让夫妻看到相互之间是怎么影响的,有些什么不一样的方式
3、假设妻子对咨询师提出一个悖论的要求,这时候咨询师可以保持中立,不是单独和其中一人工作,而是和家庭、夫妻关系工作,去肯定妻子寻求治疗,参与治疗的动力
越是和夫妻工作,越可能偏向其中一方,要保持中立,既不是去达成妻子的要求,也不是去达成丈夫的目标
4、倾听不是什么也不做,倾听更是我们开始工作的起点
第三天 家庭雕塑+关系轮+督导
家庭雕塑
1、家庭雕塑——创始人、萨提亚,目前普遍应用于家庭治疗,是一种体验感强烈,通过姿态、空间位置来体现的方式
2、萨提亚的工作目标:加强自尊
自尊:自我认识和对自我认识的感受
不一致沟通的四种类型:指责(防御、攻击,害怕别人看到内心)、讨好、超理智(讲道理)、打岔(回避)
萨提亚的家庭雕塑针对以上四种类型工作
3、雕塑的视觉化:
1)关系平衡 2)家庭结构呈现(结盟) 3)关系等级(发现隐藏的权力者) 4)现在和过去的家庭情形
4、家庭雕塑是绕过语言的屏障,用象征性行为,绕过理想思维,快速指向家庭的重要话题,既是有价值的诊断工具,也是有效的干预方法
5、作用:将家庭运作中同时发生的部分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性和制约关系表现出来
6、需要和家庭去强调:家庭雕塑如盲人摸象,每个人的雕塑都只是自己的建构,而不代表客观现实,要带着尊重、合作、谦虚的态度,当作游戏,试试看,只是一种尝试性的工具,是可以做出改变的
7、不同形式:
1)由内而外的雕塑:雕塑师是系统中的一员(家庭成员做的雕塑,家庭系统)
2)由外向内的雕塑:雕塑师——治疗师、咨询师、督导师(咨访关系系统)
3)同步雕塑:系统中所有人都是雕塑师,同时调整,看互动
8、雕塑的六个步骤
首先选定雕塑师,如果是选择家庭系统雕塑,那么在选家庭成员时,咨询师可以参考3个标准:1)积极性高、创造力强 2)青少年 3)相对卷入不深的人,处于观察者位置
然后开始雕塑,咨询师作为主持人
1)询问有哪些角色?有没必要把症状外化出来?除了人,还有没有其他重要的要素,比如,不上学的个案,可以考虑学校,如果现场人不够,可以用空椅子
2)那现在角色确定了,就是第二步,明确人物间的距离来表示关系亲密程度,除了距离的远近,目光的朝向有没有要调整的?
3)引入“上-下”来表示影响力的大小,强调雕塑只是一种尝试,而不是指责、评判,要带着做游戏的态度去体验
4)加入表情、手势和姿势来表达关系的质量
5)强化雕塑中的情感特征,为了加强情感特征,雕塑师也可以增加合适的台词,一句话
(如果中途有人笑场,这种笑场可能是情感张力最大的时候,是用笑来缓解,此时要强调家庭成员恢复到角色之中)
6)给予一定时间来感受雕塑(1分钟)
9、雕塑后的工作
1)让雕塑师和家庭成员走出来,空出的位置用椅子代替,从不同角度看整个雕塑
或者让家庭成员交换角色,去体验不同角色上的感受,然后采访不同角色的感受
2)邀请其中一个家庭成员在那个位置上坐自己最想做的动作,其他人可以回应这个动作,也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意愿
3)让来访慢慢走到他想走的位置上,当他在走的时候,也可以让其他人移动调整
4)不走,只是说出想要移动的位置,然后问其他成员,他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实现
5)理想雕塑:同时走到最想去的位置上。系统的变化,未来取向,奇迹式提问的意图一致
10、雕塑的价值
1)通过隐喻呈现系统中循环和同步的过程
2)所有的感官、感受、情绪和身体都是参与其中,当语言的提问走不下去的时候,就可以动起来,打通另一个感觉通道
3)打破僵化模式:倾听而非斗争
4)即使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一旦有心的,不一样,差异的东西进来,就有可能改变)
11、雕塑技术在治疗中的运用
1)子系统中的关系
2)使用量尺:谁和谁近,谁和谁远
3)系统中的典型模式:讨好?回避?
4)过去——现在——未来,在时间维度上的体验
5)最喜欢的雕塑:奇迹提问,理想化(摆出来的方式呈现)
6)咨询师在系统中的位置(督导时,看咨访关系),治疗系统
家庭雕塑是循环提问的视觉化呈现
关系轮
1、在白纸中心写下自己的名字(昵称、小名也可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让来访自己画,咨询师采访
2、回忆童年时期(10岁)之前重要他人,比如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邻居老师等,都在自己名字周围写下来,人数不限
3、回忆重要他人的特点,每个人3个特点,比如爸爸是善良、勇敢、聪明,想到什么写什么,形容词
4、连线,在线上写,当他还是孩子时,这些重要他人给他传递的信息,不一定是口头,也可以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东西,比如,爸爸让我知道,我一定要成功,奶奶让我觉得,我是个小天使。连线的时候,线的粗细代表重要他人的影响程度。
5、回顾以上信息对目前自己的作用,是否支持了自己的发展,或有什么影响,不是要去改变什么,而是意识到,就会更自由,可以选择,避免僵化,自己可以做决定要不要改变
不是只找原因或者缺陷,也要看到积极的另一面,让潜意识意识化,就有选择的空间
督导总结
1、家庭在一起时,更多去关注细节,从细节去看关系和互动模式,如果引到感受上来,就又回到了个人,少问感受,多问细节,最终目的,是让家庭自己去感受
2、问话要根据当时互动的情境,和咨询师的个人风格
3、可以和假设调情,不要和假设结婚
4、如果有的个案确诊重症精神障碍或者双相、自闭这类,就要做家庭教育,不适合家庭治疗
5、青春期孩子的诊断精神疾病,是会波动的
6、系统家庭治疗怎么看诊断:方便业内人士去交流(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系统治疗认为任何一个疾病都是合理的,哪怕有幻听、妄想的精神疾病,也是合理的,是和关系、环境有关
7、人际关系动力中的双重束缚,目前的主流看法又有了不同,认为都和生物因素关系更大,但也可以做系统治疗,关键看立场和取向,建构理论认为系统中的问题都是人为创造的,所以要更灵活、更具体的去看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多看到问题出现后家庭的应对方式、弹性,要去和专业人士合作,不对病因太过确定
8、关于伦理,咨询师要求来访出示既往病例,如果来访拒绝,美国心理学会建议可以书面纪录后要求来访签字留档
第四天 资源取向+案例分析
在资源取向的理念下工作
1、资源是相对于缺陷来说
2、咨询师胜任力:理论、态度、技术
3、尊重家庭的多样性,去着眼于资源,去理解家庭是怎么在困境中生存,以及在巨大的压力下是如何重新振作起来的。要肯定家庭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并能在危机与挑战中获得成长
4、认识论的改变:解释(线性因果,找原因,比较聚焦)vs理解(共情,在来访家庭角度去看)
5、系统家庭治疗的态度
一序改变:找原因 二序改变:系统模式、规则
没有解决问题,没有治病,而是扰动系统
1)挑战确定性,不能那么快接受家庭悲惨的描述,要找资源,拓展可能性,去质疑,发展新的体验
2)从来不为来访的人生负责,把咨客当作自身问题的专家,治疗师陪伴其前行,但并不知道,咨客原本应该去向哪里,尊重并相信他们有能力为自己做出选择
3)假设,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操作
作用:一是收集信息,脑海中形成地图,为家庭提供新的观点;二是不断聚焦,找到正确的方向;三是不在于找到一个正确的假设,而是假设的多样性促使了观点和可能性的多种多样
假设永远是一种主观建构,不是事实
4)循环,任何一个行为、说法、感受都是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影响,有互动的
5)中立,一是对人的中立,觉得每个人都可以理解,阶段性地关注每个成员,多方结盟;二是对问题的中立,不认为上学或者负面情绪是很糟糕的事情,看到行为背后是有意义和功能的。至于行为要不要马上好还是维持一段时间,也是保持中立
6)好奇,对模式和可能模式的多样性感兴趣,而不是做出评判。对每个系统固有的自身逻辑感到兴趣,不作好坏的评价,而是朴实地把其看作是有效的
6、资源取向——解决取向,每个系统都已经具备了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所有资源,只是尚未利用。探讨问题出现后,对家庭的影响,然后不找原因,而是去看有什么解决办法
7、会谈后的家庭作业
1)100条优点
2)最喜欢做的十件事
3)记录轻松愉快的时刻(下次探讨是如何做到的)
4)记红账
案例分析
1、家庭是造成孩子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是孩子发生改变的重要资源
2、与不正常中的正常的部分工作,精神病是对精神病的环境产生的适应
3、对于共生状态严重的家庭关系,直接分化是非常困难,会死人的,咨询师放弃去干预分化,给家庭自己选择的责任
4、首次访谈的目标:初步评估,不断的评估
5、从内部发生的,而且是第二序的改变,当家庭的第二序改变没有来临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6、治疗过程是一个评估的过程,治疗方向不是由治疗师决定的,是和家庭共同创造的
书单推荐:《家庭抗拟力》、《分裂的自我》、《人类沟通的语用学》、《心智化临床实践》、《大师的手艺与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