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滑了,恭喜你发现宝藏!
有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高一高二真的很努力,物理成绩始终上不来。
确实,这些孩子在学习物理方面时间也足够的,但是为什么成绩上不来呢?
是因为这些孩子有一细节没有注意到,今天分析一下。
要注意“差不多”思想
很多看似很努力,但是总会有一个“差不多”思想。
1、概念公式不能精准记忆
各位家长可以去观察一下家里的孩子是不是做什么事都差不多,
背单词背的差不多
学物理时背概念定义差不多
推导公式的时候又差不多
他们什么事情都没有做透、做到极致,所有的事情用我的话来讲就是对付。
比如:F合=ma
如果你仅仅是把这个公式能默写出来,这不能说明你自己掌握了。
你还需要知道它的具体语言叙述是什么,
教材的标准表达是:
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自身质量成反比
物体的合外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自身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只有精准的背诵记忆才能解决这部分的内容。
2、无详细解题过程
家长们,你们可以去翻看一下孩子的物理练习册看看选择题,是不是只有选项没有过程。
因为他觉得,写出答案不就完事了,具体的解题过程无所谓。
再看看计算题,过程简练的不能再简练了,甚至某些题只有结果没有过程。
就是因为他脑子里有一个“差不多”思想,孩子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比如:定性问题也要用定量问题的方法去解答
因为高中物理的学习考察的并不是某一道题的解题的准确性,而是考察某一题背后考点的解题逻辑,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以这道题举例
很多同学一看这题是定性问题,并不是定量问题,因此直接用极限法来解答。
在这我要肯定的是极限法是可以,但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按照定量的方法就做。
当大家做完受力分析后,直接就可以列出两个式子N=mg×cosθ和f=mg×sinθ
当θ减小,cosθ则增大,因此N就增大
当θ减小,sinθ则减小,因此f就减小
虽说这道题只是考察了力的大小变化,没有问具体的数值,那我们也要定量的计算。
目的是要明白这道题背后的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同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同时训练标准的解题步骤。
我给各位家长和同学们打个比方:
学习就像烧开水似的,你要想喝开水你就得把水烧开。
因为只有喝开过的水才不会拉肚子,你要想把水烧开你就需要一鼓作气持续加热,并且把温度加热到100℃让这个水沸腾,这才叫开水。
开过的水即使晾凉了再喝也不会有问题。
但是很多同学学习就像烧开水似的,烧到60℃、70℃完事了。
60℃也烫,70℃同样也热,但是它没有开没有透。
解决“差不多”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呢?
要想改善成绩,必须得抓习惯。要一鼓作气把知识学透。
1、 不要把听懂了当成会做了
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说,学好物理就是5个字——听、抄、懂、会、熟。
听:认真听老师的讲课逻辑(重点:听的是老师的逻辑,不是断章取义),按照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
抄:把老师课上写的板书,讲课的重点一字不落的抄下来。自己的笔记只能比老师写得多,不能少。老师总结的方法是基于多年经验沉淀下来的精华,不能全部理解才是正常现象。所以同学要先把老师总结的方法记下来,慢慢去消化。
懂:是否听懂课的标准:能把老师讲的方法一字不落的背下来
会:做题能自己写明白(重点:不是看明白)
熟:前几步做好之后,在会的基础上开始大量刷题提高熟练度。熟练的标准是,当反过来再看到自己记下来的老师总结的笔记,看到每一句话心里都能对应到相应的题型,做到把笔记读薄。
所以听懂只能是你听懂了老师上课讲题的思路和方法,证明老师讲课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听懂并不代表你真的会了,“听、抄、懂、会、熟”5个步骤缺一不可。
2、 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规范)去解题。
你一定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规范去解题,不能和老师的要求有误差。
因为当你养成了丢步少步这样不好的学习习惯后,以后你在考试时就会很容易犯错丢分。
受力分析是孩子刚开始学力学时就要规范练习的部分。
像我对我学生的要求画力的顺序,画图的规范要求,以及检查力的方法,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字母要标到箭头的中间位置。很多同学愿意把字母标在箭头处,这不是一个好习惯,当学生在处理合力,将力画在一个矢量三角形里时容易引起歧义。
▶我高一、高二、高三的体系课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家长们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
以上,
跟着殷大神,一起做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