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低垂,我们与万千同好在星球精心组织的最佳观测点屏息凝神。直至晨曦微露,撼天动地的轰鸣骤然撕裂寂静——长征七号火箭托举着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如一条浴火的巨龙,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傲然刺向天际!炽烈的尾焰将黎明前的暗夜点燃,轰鸣声浪撞击着胸腔,滚烫的热泪瞬间模糊了视线。那一刻,不仅仅是目睹钢铁飞天的奇迹,更是亲历了民族脊梁的又一次挺立。血脉深处奔涌的骄傲与感动,连同对龙兄老师、坚持星球全体伙伴无微不至保障的深深感激,汇成一股暖流,足以消弭所有通宵守候的疲惫——正是他们行云流水的安排与托举,成就了我们仰望星空的纯粹震撼。身为华夏儿女,非常开心亲历此情此景,内心的震撼久久回荡!
距离火箭腾空而起那震撼人心的瞬间,已经过去了五天。可闭上眼,轰鸣的巨响、喷薄的烈焰、人群的欢呼,仿佛还在眼前耳畔翻涌。那通宵的守候,所有的期盼,都在倒计时归零的刹那达到了顶点!当火箭即将刺破苍穹,不知是谁起了头,周围一群素不相识的伙伴们,竟激动地齐声唱响了《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在黎明前的发射场回荡,热血沸腾。
就在这片被歌声与期盼点燃的人群里,一位手举CCTV话筒的“记者”,离我仅一步之遥。她穿着普通,神情低调,全无荧幕上常见的那种“星味”或“光晕”。这朴素的形象让我心里的小雷达瞬间竖起:“这年头,连央视记者都有人敢冒充?” 念头刚闪过,一丝更微妙的情绪又浮了上来:若她真是央视的记者,那我一会儿会不会被镜头捕捉到呢?
回想前几天报名观礼活动时,组织方“星球”照例安排了“超未”(超级未来领袖)演讲展示环节——他们总是尽可能为每个人创造登台的机会。可惜,当时我并未重视,加之萌宝要赶暑假作业,便没报名。结果,整整21位小朋友都站上了舞台,自信分享。其中一位身着全套航天服的小男孩,格外引人注目。更幸运的是,那天还邀请到了我国第一批航天员陈全大校分享航天员的选拔轶事和太空趣闻。演讲结束后,那个“小航天员”大胆地上前与陈大校合影留念。这些当时在我看来再寻常不过的细节,却不知蕴藏着怎样的机缘。
那位其貌不扬的记者,正低调地在人群中寻觅采访对象,气质实在不像“大记者”。最终,她的目光精准地锁定了那个穿着航天服的小男孩。在等待发射的漫长时光里,我们一家四口、小男孩和那位记者,几乎挤在一个半径不过一米的最佳观测点上。彼时彼刻,我全然不知——或者说,是不愿相信——这位看似普通的女士竟是如假包换的央视记者,更没想到眼前这个活泼的小男孩即将成为镜头焦点。后来,关于他接受采访的那一分钟视频,在朋友圈里疯传,而我们一家人,则成了那珍贵画面里无声的背景。
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深深感叹:机会啊,有时就是这样奇妙地降临,却又如此转瞬即逝,它永远偏爱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遗憾固然是人生常态,却绝不该成为我们退缩的借口。若习惯了迎难而上,那些看似横亘眼前的障碍,终将化为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