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杀死一只知更鸟》

        很多父母都在极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求知条件。太多的时候,家长们会认为,好的学校,好的辅导机构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其实,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从根子上决定了孩子们习惯与性格的形成。这里的家庭教育无关学识,而是最为基本的为人准则。当然,如果父母学识较高,自然是更有裨益。

      《杀死一只知更鸟》,因为是国外小说,加之书名特殊,想当然便以为是关于社会监督类的批判性作品。可是读了后才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小孩教育的经典著作。小说以“我”,家庭老二的视角讲述了和哥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父亲在“我”兄妹俩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小说关乎沟通,偏见,正直以及善良的选择。年少的"我"们出于好奇,时常怀疑患有幽闭症的邻居是坏人,并多次臆想他做过的种种坏事。为此,“我”们三番五次的试图窥探他的生活。直到他救了“我”们兄妹的命。“我”们的父亲,一个受人尊敬的律师,因为接了为受诬黑人辩诉的案子,而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小镇受到种种鄙视与挑衅。最终,因得罪原告而使“我”们兄妹差点被害。这其中,又穿插了些“我”们成长中的其它小故事。完整展现了父亲对“我”们成长的影响。

        关于沟通。我们习惯于居高临下的教育孩子该怎么办?否则就挥舞拳头暴力解决。但是小说中的父亲,一直是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们交流。他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即使是在孩子调皮犯错时,也是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小说中的父亲一直把孩子们当做独立的个体,所有孩子们的疑问都是通过探讨的模式来进行启迪。不管涉及的问题是微小或者宏大。

        关于偏见。这是整部小说的核心问题。小说中充满了各种偏见。小到孩子们对于邻居的偏见,大到种族歧视下白人对于黑人的偏见。孩子们出于对邻居的偏见,一直认为邻居做了很多坏事。白人们对于黑人的偏见则导致对黑人的各种不公平判定。对于这些问题,前者是“我”们兄妹一直在犯的错误,后者则是小镇绝大多数居民所犯的错误。小说中父亲告诉孩子们要从别人角度看问题,教会孩子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也一身作则,顶着小镇的巨大压力,甚至于人身威胁坚持为黑人辩诉。小说中父亲的行为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榜样。

        关于正直。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位正直且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一直为小镇居民所尊敬。直到因为给黑人辩诉而遭受各种非议。在种族歧视极为严重的南方,小说中的父亲坚持自己的原则,哪怕因此付出生命代价。受此波及,“我”们兄妹也遭到了各种挖苦于讽刺。以致“我”们和同学干架,破坏邻居的花圃。但是小说中的父亲顶住了各种压力,包括来自自己妹妹的不满。同时,他和孩子们探讨整个事件。关于原则,关于法律,关于理解,关于制度。他的言行给了孩子们还好的启迪,也使得孩子们快速成长。

        关于善良。小说的名字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书中父亲关于这句话的初次解读是在我们收到玩具枪作为圣诞礼物后,他说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杀死一个知更鸟,因为知更鸟从来不做坏事。他说杀死知更鸟是一种罪恶。到小说的最后,患有幽闭症的邻居救了“我”们兄妹的命。他在黑夜搏斗中误杀了为报复父亲而蓄谋害“我”们的人。后来出于对邻居习惯的尊重,为了不因公诉影响到他的幽闭生活。在小镇警长的坚持下,父亲做了妥协。案情定性为为凶手在黑夜中自我误杀。面对略显挫败的父亲,“我”说出了这样做的原因,不能杀死一只知更鸟。父亲会心的笑了。因为“我”理解了善良的全部意义。那就是理解与尊重。

        小说的最后,当“我”真正站到“怪”邻居的廊下后,“我”以他的视角看了全镇的生活。这时,我才对“怪”邻居有了真正的了解。这是“我”人生过程中的心理成长。在父亲的影响下,经过一系列事情,“我”懂的了太多,关于理解,关于偏见,关于正直,关于善良。所以“我”说“我想到哥哥和我会长大,可是对我们来说,没有多少东西可学了,也许除了代数除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