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网传马云进军预制菜了。
马云想必不用介绍。
但可能不是很了解预制菜。
预制菜是指经过预加工或预烹调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近年来在市场越来越受欢迎。
但是,预制菜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它会破坏传统美食的魅力,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品味。
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预制菜其实有很多优点,是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的体现。
今天我将从预制菜类型、味道、营养、方便和家庭等方面聊聊
预制菜类型。
既配食品
这类是经过筛选和清洗,分切好后需要自行加工和烹饪。
这样的菜很多是在B端商家使用。平常你去参观吃到的其实很多都是这样的产品。
比如你去吃湘菜,点了一个剁椒鱼头。这样的菜就是提前准备好的,只需要最后把食材蒸熟,自行调味,就可以上菜。
这样操作能提高商家标准化和效率。
既烹食品
这类就是这一波更熟悉的产品。
食材前期的所有工序都完成,包括清洗,分切,和调味。
只需要加热或者蒸熟就可以食用。有点是适合高节奏的现代人,方便,快速。
确定是味道跟传统厨艺有差别
即热食品
这类只需微波炉加热或者热水温热。
便利店的快餐,即热火锅,速冻水饺都是这类。
即食食品
打开就吃的,比如八宝粥,即食罐头。
口味和口感
严格来说,我们早就已经开始吃预制菜了,也没觉得哪里不对。
最近预制菜进学校的事情让大家特别群情激昂。
觉得孩子们吃预制菜是失去了选择,感受不到传统美食,就会逐步丧失优良传统。
我倒有点不同的想法。
担心孩子们吃预制菜就像精神鸦片,被污染后就无法感受传统美食。
这个观点的前提是,传统烹饪方式比预制菜好吃,有营养。
当预设了这样观点,预制菜就像个外来的闯入者,要割掉辫子一样。
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让人无法接受。
先说说好吃。
味道是特别主观的感受,是千人千面
你觉得今天这个鱼香肉丝好吃,我却觉得太酸了,不好吃。你觉得好是因为你更喜欢酸味。
口味无法统一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有。可以想办法统一口感。
什么是口感?
比如你去吃一家牛肉。你会怎么形容牛肉。
你会说这牛肉好嫩哦,或者是这牛肉好耙哦。
嫩和耙就是口感。
人们现在说好吃的店,更多是说的:锅气
啥是锅气。
就是食材都是新鲜的,活鸡活鸭,当天宰杀,立即下锅。
强调的是现炒现煮。
现在的预制菜确实还没达到完全复原这样的口感。
但看好这个领域的人一定是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后续只等着看技术能不能突破。
再说营养。
传统的饮食习惯很多有问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比如:喝汤。
传统认知里,汤很有营养,身体不好,有个伤风感冒,就喝喝汤,补一下。最典型的就是生完孩子,让产妇喝鸡汤。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
汤里其实没有营养,营养在食材上。
汤里只有脂肪和嘌呤
这些摄入对身体没好处。
那有人会说,传统炒制的菜就挺好啊。
首先炒制的方式就会导致热量超标,反复热的素菜还会产生致癌物质。不如煮和蒸的方式。
其次,现制作的菜非常考验厨师。多一勺盐,少一勺糖完全靠现场发挥。多糖多盐都会导致摄入超标,对身体造成损害。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脂(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5.6%。该群体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5%,估计有2.45亿成年高血压患者。此外,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
就算你在家里自己弄,你会用标准的度量工具,来控制调料的使用吗?
我看很少人能做到。
如果按照预制菜的标准化生产,就能固定配料和调味。至少做到健康。
其实传统的烹饪方式为什么可以流传,是因为以前穷,吃的少,需要加大刺激和增加保存时间。
腊肉等腌制食品就是这样。
很多菜系也是因为想要更好保存食物才使用更多调料。
比如辛辣就能抑制细菌。
还有人提出预制菜有添加剂。
对,现代食品制造一定会用到添加剂等化学材料。
但现在添加剂无处不在,不论你吃什么都无法避免。
家庭用的味精,盐,烧菜用的调料包等。
其实只要不超过规定的剂量,对人体是无害的,人体有一套天然的代谢机制。
我看到还有一些人说,预制菜这些就像饲料。用标准化的垃圾喂给人吃。
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标准怎么就变成垃圾呢。
人的生存和饲养的家禽最终归途不一样,怎么能混为一谈。
这完全是哗众取宠,用情绪影响只会“惯性”思维的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预制菜就像短视频一样,属于精神鸦片,让人上瘾后就无法分辨真正的好东西。
还举例“一分钟看电影”的例子。说这样的视频看多了,就让人无法正常观看一部电影。
我们看数据吧。
根据猫眼研究的数据,2023年国庆档电影的累计票房达到了27.3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3%。此外,历年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票房总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虽然中间可能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中国电影票房的增长态势是较为明显的。
如此强劲的增长,如何能说看多了“一分钟电影”就无法完整看一场2、3小时的电影。
好电影始终会吸引用户自发传播。
真相是:电影太多了,不是发烧友根本无法看完全部电影。就像书太多一样。人们挑选更优质的电影完整看,对于一些不甚了解的就可以从解说中欣赏。
另一方面。从别人的解读中能够收获电影更多的信息和表达。
那我们怎样面对“预制菜”的普及呢
个人看法是,积极的拥抱科技的进步。
试想,如果预制菜能够做的和现场制作的一样口感。
你会如何选择。是否还要死守着“锅气”
我能看到的几个好处是:
预制菜能标准化食材和配料。
把不利于人体的部分控制在标准内。
增进家庭氛围。
让“在家吃”不再变得复杂。只需要简单操作就能做出美味饭菜。也许能促进家人的相聚时光,朋友间的小聚。
减少对做饭人的伤害。
有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患肺癌的几率比男性更高。但女性抽烟的比例低于男性。
依照直觉,男性患病几率更高。
调研发现,因为家庭做饭的大部分都是女性,她们为了避免油烟影响家人,会把厨房门关上。这就导致自己吸入更多油烟,从而患病。
最后
总结下今天内容。
马云入局预制菜又兴起一波讨论。对于预制菜的无论从健康和口感来说,都有变得更好的趋势。
讨论新事物不要抱着预设立场,死守传统。
毕竟无论是否愿意,辫子总是会消失。